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且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目前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成为当务之急。统计本院近2年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作一简要临床分析,总结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进展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6~82岁,其中50岁以上84例。初发者35例,伴有并发症者65例。病程6个月~30年。门诊治疗66例,住院治疗34例。初发者均以未服用药物、安静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初发及原有高血压病史者均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1级者48例,2级37例,3级15例;无症状者30例,仅头晕者34例,伴发脑血管病者12例,并冠心病心绞痛者12例,急性心肌梗死者3例,伴心力衰竭者6例,高血压危象1例,肾功能衰竭2例。辅助检查:大部分无症状或仅头迷、头晕者病程短,血、尿常规检查正常。伴发心、脑、肾并发症者或病程长者均有相应的改变(实验室检查、脑CT、心电图等)。
1.2 方法 所有仅头痛、头晕、血压升高而无并发症者均在间歇利尿治疗基础上口服卡托普利片6.25 mg~50 mg,3次/d,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者改换或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片)25~50 mg,1次/d,口服,如无禁忌证,也可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6.25~50 mg,2次/d,口服。疗效佳者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疗效一般者降至140~160/90~100 mm Hg;疗效不佳者血压在160/100 mm Hg以上。有并发症则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响应的治疗。
2 结果
疗效佳者70例,疗效一般者16例,疗效不佳者8例,死亡6例,均为有并发症者。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已经越米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仍有许多人对高血压重视不够或无暇顾及,致使长期渐进的血压升高已使人们适应了这种血压的高水平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向大众宣传卫生保健常识,使人们关注自己的血压,经常测量,不要等到血压高很多年自己还不知道,甚至出现并发症才发现患有高血压,到那时重要脏器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效果极差,甚至失去了治疗机会。从本组临床资料中看出,如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时,死亡率是极高的。
高血压早期仅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并无明显的病理学改变。高血压持续及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管璧增厚,管腔变窄(血管壁“重构”),进而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缺血损伤。长期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该病变主要累及中、大动脉。高血压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致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容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并发脑血栓形成。脑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腔隙性脑梗死。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囊内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因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恶性高血压可在短期内出现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改变。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如能早期干预,行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乃至理想水平,就可以阻止高血压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再辅以常规的甘油二酯、胆固醇、血糖、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眼镜、脑CT、脑血管造影等,可以早期发现心、腑、肾等的损害,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降脂、降糖、改善心、脑、肾功能等治疗,可以达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使之不发生或延缓发生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以免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至危及生命。
防治高血压,最主要的环节在于早期预防。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收缩压为130~139 mm Hg或舒张压为85~89 mm Hg)的人中,约有41%将在4年内发展为长期高血压,所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的人群也应接受降压治疗。由于大脑皮质过度紧张是发生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生活上高血压患者要结合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老年人及重度高血压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排活动,切不可逞强好胜,以免造成终身遗憾。对于一些能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应该尽早到医院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表现是易紧张、发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改善生活行为,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情绪控制,均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如有遗传倾向,更应引起重视。如控制不满意,可服用一些降压药物治疗,一旦服用,应终生用药。如出现并发症,则必须积极针对疾病行相应的治疗。, 百拇医药(周海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6~82岁,其中50岁以上84例。初发者35例,伴有并发症者65例。病程6个月~30年。门诊治疗66例,住院治疗34例。初发者均以未服用药物、安静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初发及原有高血压病史者均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1级者48例,2级37例,3级15例;无症状者30例,仅头晕者34例,伴发脑血管病者12例,并冠心病心绞痛者12例,急性心肌梗死者3例,伴心力衰竭者6例,高血压危象1例,肾功能衰竭2例。辅助检查:大部分无症状或仅头迷、头晕者病程短,血、尿常规检查正常。伴发心、脑、肾并发症者或病程长者均有相应的改变(实验室检查、脑CT、心电图等)。
1.2 方法 所有仅头痛、头晕、血压升高而无并发症者均在间歇利尿治疗基础上口服卡托普利片6.25 mg~50 mg,3次/d,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者改换或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片)25~50 mg,1次/d,口服,如无禁忌证,也可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6.25~50 mg,2次/d,口服。疗效佳者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疗效一般者降至140~160/90~100 mm Hg;疗效不佳者血压在160/100 mm Hg以上。有并发症则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响应的治疗。
2 结果
疗效佳者70例,疗效一般者16例,疗效不佳者8例,死亡6例,均为有并发症者。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已经越米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仍有许多人对高血压重视不够或无暇顾及,致使长期渐进的血压升高已使人们适应了这种血压的高水平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向大众宣传卫生保健常识,使人们关注自己的血压,经常测量,不要等到血压高很多年自己还不知道,甚至出现并发症才发现患有高血压,到那时重要脏器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效果极差,甚至失去了治疗机会。从本组临床资料中看出,如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时,死亡率是极高的。
高血压早期仅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并无明显的病理学改变。高血压持续及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管璧增厚,管腔变窄(血管壁“重构”),进而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缺血损伤。长期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该病变主要累及中、大动脉。高血压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致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容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并发脑血栓形成。脑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腔隙性脑梗死。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囊内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因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恶性高血压可在短期内出现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改变。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如能早期干预,行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乃至理想水平,就可以阻止高血压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再辅以常规的甘油二酯、胆固醇、血糖、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眼镜、脑CT、脑血管造影等,可以早期发现心、腑、肾等的损害,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降脂、降糖、改善心、脑、肾功能等治疗,可以达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使之不发生或延缓发生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以免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至危及生命。
防治高血压,最主要的环节在于早期预防。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收缩压为130~139 mm Hg或舒张压为85~89 mm Hg)的人中,约有41%将在4年内发展为长期高血压,所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的人群也应接受降压治疗。由于大脑皮质过度紧张是发生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生活上高血压患者要结合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老年人及重度高血压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排活动,切不可逞强好胜,以免造成终身遗憾。对于一些能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应该尽早到医院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表现是易紧张、发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改善生活行为,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情绪控制,均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如有遗传倾向,更应引起重视。如控制不满意,可服用一些降压药物治疗,一旦服用,应终生用药。如出现并发症,则必须积极针对疾病行相应的治疗。, 百拇医药(周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