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实施早期康复教育效果探讨
【关键词】 颅脑损伤;康复教育;早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约占颅脑损伤患者的13%~21%,多发于青壮年,病死率高达30%~50%[1],而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幸存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均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压力。早期康复措施不但对患者今后的功能恢复具有关键性意义,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而实施康复措施需要人力和时间来支持。众所周知,各家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护士配置不足问题。为做好这块护理工作,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康复科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亲属共同参与的办法来完成早期康复工作,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伤后即入住本科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1±6.1)岁。其中广泛性脑挫裂伤14例,脑干损伤3例,脑挫裂伤伴颅脑血肿34例,颅内血肿伴脑疝5例。
, 百拇医药
2 康复教育方法
2.1 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其亲人家属最关心患者被救后,是否会致残,留下后遗症,而导致忧郁、焦虑、饮食、睡眠障碍等,责任护士适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对其给予理解、关心和心理支持,鼓励宣泄、倾诉,缓解不良情绪,并尽早向其宣教给患者实施良性刺激、进行良肢位摆放,对促进康复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2.2 促进觉醒能力
2.2.1 适当的良性刺激
2.2.1.1 听觉刺激 指导亲属不断地呼唤患者,与患者进行亲情谈话、讲述其最关心、最挂念的事,播放患者感兴趣的音乐等,不管患者有没有反应,都要坚持做下去,以刺激患者大脑,促使患者尽快苏醒。
2.2.1.2 视觉刺激 应用五彩灯的彩光不断变换刺激视网膜、大脑皮层。
, 百拇医药
2.2.1.3 肢体运动觉和皮肤觉刺激;给予四肢关节被动运动、全身皮肤按摩、软毛刷由肢体远端至近端轻轻地刷动四肢皮肤,3次/d,每次3~5 min。使处于抑制的神经细胞解除抑制,使兴奋性低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使大脑网状结构正行激活系统解除抑制恢复功能,从而使大脑半球与外界产生应答,加快醒觉和促进意识恢复。
2.3 按压常用的穴位 百会、人中、涌泉(双)、劳宫(双)、风池(双)、十宣(双)等,促进觉醒。
2.4 良肢位的摆放 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关节外展,肘腕伸直,手指分开,下肢屈曲膝下垫软枕,双足跟垫软圆圈垫;健侧卧位时头部保持自然舒适,健侧上肢自由摆放,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用软枕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患侧下肢放置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90°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底部置一软枕;患侧卧位时,后背垫楔形软枕,60°~80°倾斜为佳。一般尽量减少患侧卧位。每2 h变换体位1次。运动功能早期康复促进:病情稳定后进行各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床上动作训练如翻身、移动、搭桥、躯干运动和卧坐变换训练。恢复期进行坐位、立位平衡、直立、下蹲、踏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
, http://www.100md.com
2.4 预防并发症 给予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及患侧肢体,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手法先轻后重,由慢到快, 2次/d,每次15~30 min,以预防压疮、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5 注意事项:
2.5.1 对早期康复训炼中出现的信心缺乏,应给予不断的鼓励,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正确的姿势,从静态到动态进行有效的训练。
2.5.2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及目标,责任护士指导、协助并督促家属、陪护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
2.5.3 运动操作的指引 动作轻柔,每天每个关节3~4次,每次5~10遍,以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僵硬。
2.5.4 开始做运动前,须向患者解释 将给他做什么运动及其目的,希望他如何配合,请他主动告知自身感觉。操作者应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当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效果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 百拇医药
2.6 效果评价 每周护士长查房,了解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施情况,对患者肢体功能现状进行评估, 并对责任护士和家属进行技术指导。由质控小组定期对责任护士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与考核,以确保护理质量。
3 结果
评价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2]。日常生活活动完全完成>60分,基本完成41~60分,部分完成20~40分,完全帮助完成<20分,有效=完全完成+基本完成。本组56例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完全完成8例,基本完成31例,部分完成13例,完全帮助完成4例,有效率为69.8%。任何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3]。重型颅脑损伤的高致残率,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尽早使患者生活能自理,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已成为患者和家庭的迫切要求,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亲人家属共同参与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的康复治疗,顺应国情、亲情,既降低了护理费用,缓解了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紧张问题,又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构建,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生理功能,对于患者、家庭、社会及医院来说都是有益的。
参 考 文 献
[1]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4.
[2] 张翠霞,王珍,李学新.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影响.现代护理, 2005,11(18):1484。
[3] 王丽春, 曲镭.脑损伤后的作业治疗趋势.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10(6): 267-277., 百拇医药(张凤莲 肖润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约占颅脑损伤患者的13%~21%,多发于青壮年,病死率高达30%~50%[1],而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幸存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均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压力。早期康复措施不但对患者今后的功能恢复具有关键性意义,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而实施康复措施需要人力和时间来支持。众所周知,各家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护士配置不足问题。为做好这块护理工作,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康复科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亲属共同参与的办法来完成早期康复工作,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伤后即入住本科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1±6.1)岁。其中广泛性脑挫裂伤14例,脑干损伤3例,脑挫裂伤伴颅脑血肿34例,颅内血肿伴脑疝5例。
, 百拇医药
2 康复教育方法
2.1 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其亲人家属最关心患者被救后,是否会致残,留下后遗症,而导致忧郁、焦虑、饮食、睡眠障碍等,责任护士适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对其给予理解、关心和心理支持,鼓励宣泄、倾诉,缓解不良情绪,并尽早向其宣教给患者实施良性刺激、进行良肢位摆放,对促进康复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2.2 促进觉醒能力
2.2.1 适当的良性刺激
2.2.1.1 听觉刺激 指导亲属不断地呼唤患者,与患者进行亲情谈话、讲述其最关心、最挂念的事,播放患者感兴趣的音乐等,不管患者有没有反应,都要坚持做下去,以刺激患者大脑,促使患者尽快苏醒。
2.2.1.2 视觉刺激 应用五彩灯的彩光不断变换刺激视网膜、大脑皮层。
, 百拇医药
2.2.1.3 肢体运动觉和皮肤觉刺激;给予四肢关节被动运动、全身皮肤按摩、软毛刷由肢体远端至近端轻轻地刷动四肢皮肤,3次/d,每次3~5 min。使处于抑制的神经细胞解除抑制,使兴奋性低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使大脑网状结构正行激活系统解除抑制恢复功能,从而使大脑半球与外界产生应答,加快醒觉和促进意识恢复。
2.3 按压常用的穴位 百会、人中、涌泉(双)、劳宫(双)、风池(双)、十宣(双)等,促进觉醒。
2.4 良肢位的摆放 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关节外展,肘腕伸直,手指分开,下肢屈曲膝下垫软枕,双足跟垫软圆圈垫;健侧卧位时头部保持自然舒适,健侧上肢自由摆放,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用软枕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患侧下肢放置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90°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底部置一软枕;患侧卧位时,后背垫楔形软枕,60°~80°倾斜为佳。一般尽量减少患侧卧位。每2 h变换体位1次。运动功能早期康复促进:病情稳定后进行各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床上动作训练如翻身、移动、搭桥、躯干运动和卧坐变换训练。恢复期进行坐位、立位平衡、直立、下蹲、踏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
, http://www.100md.com
2.4 预防并发症 给予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及患侧肢体,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手法先轻后重,由慢到快, 2次/d,每次15~30 min,以预防压疮、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5 注意事项:
2.5.1 对早期康复训炼中出现的信心缺乏,应给予不断的鼓励,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正确的姿势,从静态到动态进行有效的训练。
2.5.2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及目标,责任护士指导、协助并督促家属、陪护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
2.5.3 运动操作的指引 动作轻柔,每天每个关节3~4次,每次5~10遍,以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僵硬。
2.5.4 开始做运动前,须向患者解释 将给他做什么运动及其目的,希望他如何配合,请他主动告知自身感觉。操作者应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当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效果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 百拇医药
2.6 效果评价 每周护士长查房,了解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施情况,对患者肢体功能现状进行评估, 并对责任护士和家属进行技术指导。由质控小组定期对责任护士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与考核,以确保护理质量。
3 结果
评价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2]。日常生活活动完全完成>60分,基本完成41~60分,部分完成20~40分,完全帮助完成<20分,有效=完全完成+基本完成。本组56例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完全完成8例,基本完成31例,部分完成13例,完全帮助完成4例,有效率为69.8%。任何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3]。重型颅脑损伤的高致残率,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尽早使患者生活能自理,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已成为患者和家庭的迫切要求,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亲人家属共同参与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的康复治疗,顺应国情、亲情,既降低了护理费用,缓解了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紧张问题,又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构建,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生理功能,对于患者、家庭、社会及医院来说都是有益的。
参 考 文 献
[1]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4.
[2] 张翠霞,王珍,李学新.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影响.现代护理, 2005,11(18):1484。
[3] 王丽春, 曲镭.脑损伤后的作业治疗趋势.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10(6): 267-277., 百拇医药(张凤莲 肖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