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第1页 |
参见附件(130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分别检测165例慢性宫颈炎、49例HPV亚临床感染、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6例宫颈癌患者HPV高危型DNA的表达。结果 在上述各组病例中HPV-DNA阳性率分别为53.33%、77.55%、91.95%、100%。结论 HPV-DNA高危型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 HPV-DNA高危型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
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筛查系统的不断完善,发达国家的宫颈浸润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大幅下降。原来较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近年来,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分级、HPV-DNA的检测、对宫颈癌的防治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307例宫颈病变患者HPV-DNA检测和病理学检查情况,以期为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HPV-DNA检测及经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的患者307例,年龄19~68岁,其中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确诊慢性宫颈炎165例、HPV亚临床感染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87例(I级30例、II级14例、III级43例),宫颈癌6例。
1.2 试剂与仪器 美国Digene公司制造的HPV-DNA基因杂交信号放大系统及其配套试剂盒,由××公司提供。
1.3 试验方法
1.3.1 标本采集 采用专用的HPV采样刷置于宫颈口,顺时针方向旋转2周,并停留10 s以上,立即浸入专用的标本储存管,盖好盖子,送检。
1.3.2 试验检测 采用基因杂交捕获放大方法进行HPV-DNA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实验。大致步骤如下:①HPV-DNA双链裂解;②DNA单链与RNA探针杂交为复合体;③杂交体被捕获置固相载体;④RNA-DNA杂合体与第二抗体结合;⑤底物发光,确定RNA-DNA杂合体的含量。
1.3.3 结果判断 荧光读数与阴性测定值比值(RLU/CO)>10为阳性。
2 结果
经阴道镜病理确诊的宫颈疾病与HP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HPV-DNA高危型在各类宫颈病变中的表达(例,%)
宫颈病变HPV-DNA(+)HPV-DNA(-)合计阳性率
慢性宫颈炎887716553.33
HP亚临床感染38114977.55
CIN8078791.95
宫颈癌606100
合计2129530770
从附表可以看出,HPV-DNA高危型阳性率随宫颈病变发展呈现增高的趋势,在慢性宫颈炎、HPV亚临床感染、宫颈上
作者单位:264200威海,人民解放军第四零四中心医院
皮内瘤变、宫颈癌患者的表达分别为53.33%(88/165)、77.55%(38/49)、91.95%(80/87)、100%(6/6)。
3 讨论
本研究CIN的阳性检测率为91.95%,与王晓静[1]报道的81.25%的基本一致,而宫颈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由此可见,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同时,慢性宫颈炎患者也可出现HPV阳性,推测正常宫颈感染HPV可能是一过性感染,并未与宿主DNA发生整合,因此并不致病[2]。且慢性宫颈炎中HPV感染阳性率较高可能与部分同期行HPV检测阴性者未行阴道镜下病理活组织检查检查有关。由此证实了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宫颈癌是有HPV感染引起的,没有HPV的感染,可以不患宫颈癌[3]。目前,先进的分子生物检测技术HC-II已允许我们快速准确地检测出13种高危型HPV病毒,从而预测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应该说,HPV感染较为常见,特别是30岁以下性活跃女性,70%~80%的妇女一生中都会感染到某种HPV病毒,但大部分的妇女感染HPV后都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把病毒排掉,只有少部分妇女因某种因素而不能排除病毒,成为持续感染,才会引起宫颈病变。从HPV感染到宫颈癌前病变及到宫颈癌一般需要8~10年。HPV阳性只说明是一种感染,而不是一种疾病,更不能说必定发生宫颈癌,发生宫颈癌的机会为2%。只要没有HPV持续感染就不会发生宫颈癌,避免HPV的感染就可以避免宫颈癌的发生[4]。
HPV-DNA检测比宫颈细胞学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更为敏感,能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高度可重复性,不存在实验之间或观察者之间的变异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