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多在5岁以上。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咳嗽、白细胞大多数正常或稍增高,X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约1/5患儿有少量胸腔积液。所有病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愈后良好。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常伴有合并症,容易误诊、漏诊,应加以重视,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1],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逐渐增多,由于其肺部体征轻微或缺乏.临床容易漏诊误诊。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住院的70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70例均为住院患儿,男40例,女30例,年龄10个月~13岁:0~5岁5例,6~10岁55例,11~13岁10例。该病全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居多,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入院后1~3 d检查血常规、CRP、全胸X线片、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入院后1~3 d或入院后7 d动态测定血清学抗MP-IgM,若为阳性提示近期感染。本组病例中,从发病至确诊时间<2周43例,>2周27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2]。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多数病例喘息及呼吸困难,个别病例轻咳,有痰咳不出;体征:大多数双肺病呼吸音粗糙,闻及水泡音14例,闻及喘鸣音24例;喘促20例,呼吸困难6例,呕吐7例,腹泻9例,关节肿痛1例,腹痛2例。
1.3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清MP-IgM均为阳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44例,增高19例,降低7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31例,血沉增加14例,ALT或AST升高6例,CK-MB轻度升高4例。胸部X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33例,点状、斑片状阴影16例,肺不张2例、右胸腔积液2例。
2 治疗与转归
对明确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均采用阿奇霉菌10 mg/(kg•d)静脉滴注5 d,然后改用罗红霉菌口服,总疗程3~4周。同时给予吸氧、止咳、化痰、镇静及激素等对症治疗。对于心肌炎患儿,给予心肌营养药物如黄芪口服液、能量合剂治疗。所有患儿体温正常、咳嗽减轻、肺部无湿啰音或湿啰音明显减少、胸片吸收或显著吸收后出院。
, 百拇医药
3 讨论
MP肺炎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MP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献报道占各类肺炎总数的15% ~20% ,占MP感染的3% ~10%[3]。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MP感染报道日渐增多。高发年龄为6~12岁,但年幼儿童感染率有所增加。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多。MP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部分患儿出现喘息,甚至哮喘发作。据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不仅是肺炎的致病原,而且与哮喘密切相关 。MP肺炎早期大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随着病程进展,肺部逐渐出现湿啰音,这是与传统支原体肺炎肺部大多无湿啰音的不同之处。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胸部X线呈不同程度的改变,多侵犯右下肺,少数可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绝大多数随病情的好转而恢复。因胸部X线检查不具备特征性,故本病的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目前最主要的检查,支原体分离培养阳性是确诊支原体肺炎的金标准,但其所需时间长、阳性率低,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24 h即可出结果,简便快速,与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利于早期诊断。
, 百拇医药
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没有细胞壁、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它无细胞壁,其体内却含有DNA及RNA,故治疗时应选择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菌、罗红霉菌即属于此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用药方便、易接受的特点。更符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本组均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菌治疗,疗程为5 d;而后改用罗红霉菌口服序贯治疗,总疗程3~4周。因有报道红霉菌、阿奇霉菌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菌治疗[4]。经足量、全程治疗后,患儿均获治愈,且无后遗症。总之,当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喘息、长期慢性咳嗽、频繁剧烈咳嗽及肺外损害为首发症状时,又不能用病毒或细菌感染解释时,应首先考虑到MP感染,尽早进行MP-IgM检测,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治。
参 考 文 献
[1] 丁忠爱.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中国乡村医药,2006(3).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李兴矗,殷敏,梁志强.某地区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27(2):66-67.
[4] 胡云,红霉菌、阿奇霉菌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浙江医学,2007,29(6):613-614., 百拇医药(刘炎武 谭秋红)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1],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逐渐增多,由于其肺部体征轻微或缺乏.临床容易漏诊误诊。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住院的70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70例均为住院患儿,男40例,女30例,年龄10个月~13岁:0~5岁5例,6~10岁55例,11~13岁10例。该病全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居多,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入院后1~3 d检查血常规、CRP、全胸X线片、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入院后1~3 d或入院后7 d动态测定血清学抗MP-IgM,若为阳性提示近期感染。本组病例中,从发病至确诊时间<2周43例,>2周27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2]。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多数病例喘息及呼吸困难,个别病例轻咳,有痰咳不出;体征:大多数双肺病呼吸音粗糙,闻及水泡音14例,闻及喘鸣音24例;喘促20例,呼吸困难6例,呕吐7例,腹泻9例,关节肿痛1例,腹痛2例。
1.3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清MP-IgM均为阳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44例,增高19例,降低7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31例,血沉增加14例,ALT或AST升高6例,CK-MB轻度升高4例。胸部X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33例,点状、斑片状阴影16例,肺不张2例、右胸腔积液2例。
2 治疗与转归
对明确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均采用阿奇霉菌10 mg/(kg•d)静脉滴注5 d,然后改用罗红霉菌口服,总疗程3~4周。同时给予吸氧、止咳、化痰、镇静及激素等对症治疗。对于心肌炎患儿,给予心肌营养药物如黄芪口服液、能量合剂治疗。所有患儿体温正常、咳嗽减轻、肺部无湿啰音或湿啰音明显减少、胸片吸收或显著吸收后出院。
, 百拇医药
3 讨论
MP肺炎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MP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献报道占各类肺炎总数的15% ~20% ,占MP感染的3% ~10%[3]。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MP感染报道日渐增多。高发年龄为6~12岁,但年幼儿童感染率有所增加。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多。MP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部分患儿出现喘息,甚至哮喘发作。据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不仅是肺炎的致病原,而且与哮喘密切相关 。MP肺炎早期大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随着病程进展,肺部逐渐出现湿啰音,这是与传统支原体肺炎肺部大多无湿啰音的不同之处。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胸部X线呈不同程度的改变,多侵犯右下肺,少数可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绝大多数随病情的好转而恢复。因胸部X线检查不具备特征性,故本病的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目前最主要的检查,支原体分离培养阳性是确诊支原体肺炎的金标准,但其所需时间长、阳性率低,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24 h即可出结果,简便快速,与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利于早期诊断。
, 百拇医药
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没有细胞壁、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它无细胞壁,其体内却含有DNA及RNA,故治疗时应选择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菌、罗红霉菌即属于此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用药方便、易接受的特点。更符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本组均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菌治疗,疗程为5 d;而后改用罗红霉菌口服序贯治疗,总疗程3~4周。因有报道红霉菌、阿奇霉菌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菌治疗[4]。经足量、全程治疗后,患儿均获治愈,且无后遗症。总之,当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喘息、长期慢性咳嗽、频繁剧烈咳嗽及肺外损害为首发症状时,又不能用病毒或细菌感染解释时,应首先考虑到MP感染,尽早进行MP-IgM检测,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治。
参 考 文 献
[1] 丁忠爱.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中国乡村医药,2006(3).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李兴矗,殷敏,梁志强.某地区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27(2):66-67.
[4] 胡云,红霉菌、阿奇霉菌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浙江医学,2007,29(6):613-614., 百拇医药(刘炎武 谭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