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后的护理
【摘要】 在骨髓移植过程中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少患者对移植有所顾虑或产生恐惧,不能坚持治疗,因此,严格执行医嘱的同时做好观察病情深入了解每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解除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治疗顺利进行和缩短住院时间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骨髓移植;护理
骨髓移植(bone marrowtransplantation)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是指患者接受超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以最大限度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并抑制其免疫反应和骨髓造血功能,然后通过植入异体或自体骨髓来重建造血的过程。
1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1 感染 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移植成败的关键。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移植前预处理中使用大剂量化疗,造成了皮肤、黏膜和器官等正常组织损害,使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破坏;大剂量的化疗破坏了机体的免疫细胞,当粒细胞降至零时,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骨髓移植中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了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强度,但也进一步抑制了免疫系统对入侵微生物的识别和杀伤的功能。因此,骨髓移植患者必须实行全环境的保护。
1.1.1 无菌环境的保持 移植后的患者当免疫细胞未升至正常时必须居住在空气层流病房;控制入室人员,医护人员入室前应淋浴,更换清洁衣服。先用肥皂洗手,清水冲净后,再用1:2000氯已定液泡手5 min,按无菌操作 要求穿无菌衣、裤,戴无菌帽、口罩,更换无菌脱鞋进入风淋室,经风淋1~2 min后进入层流室。地板、门窗、墙壁、室内物品每日用1%过氧乙酸擦拭。各室用臭氧消毒,3次/d,每次30 min。脱鞋、痰盂、便器用后分别浸泡后方可使用。定期物体表面细菌监测、空气采样培养,每周一次。
1.1.2 病情观察及护理 每天询问患者主诉,监测生命体征及精神状况。
1.2 出血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点瘀斑,有无鼻腔、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有无胃肠道及颅内出血等。
1.3 排异反应 异体骨髓细胞输注后,患者细胞免疫系统产生排除异体细胞的反应称为排异反应。主要表现为移植后患者的血细胞逐渐上升而后又降低,骨髓造血细胞由增生好转又返回移植前水平,故移植后每天或隔天需作血常规检查。
1.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植入的供者造血干细胞含有免疫活性,与患者的白细胞或组织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组织损伤。临床表现有急、慢性两种。急性GVHD在骨髓移植后三月内发生,主要表现有广泛斑丘疹、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三个月后发生的GVHD为慢性GVHD.发生GVHD后死亡率较高,应密切观察,及时协助处理。为预防GVHD的发生,其护理要点如下:1)用药护理 环孢素和甲氨蝶呤是预防急性GVHD的主要药物。遵医嘱用药的同时要严密监测血压和尿量,在使用环孢素前或治疗过程中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胃肠道反应、多毛、齿龈增生等。
1.5 肝损伤 移植前超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可损伤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凝血物质性能也发生改变,使肝静脉受阻,称之为肝静脉闭塞病。一般发生在移植后7 d左右。应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体重增加、肝区胀痛、黄疸等症状。
2 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情绪,针对这一特点,医务人员积极主动与其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首先尽量创造条件,帮助不同情况的患者适应环境,提供医疗有关信息,同时密切和患者接触,促膝谈心,加强了解,明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要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转移其注意力,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2 给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认识白血病并非绝症,介绍疾病治疗的方案和自我防护措施,使患者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举康复病例,疏导患者,多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生的希望。让患者知道消极的情绪会影响整个治疗,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2.3 善于识别患者的应对方式,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体验应对方式是影响适应水平的重要中间变量,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适应,消极的应对不利于适应。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观察,善于识别患者对出现问题时的心理反应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因为识别患者的应对行为是帮助患者调整应对行为的前提,也是减轻负性心理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善于把握患者的情绪感受,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恐惧,给患者提供渲泄的机会,通过渲泄使患者摆脱恶劣的心境,树立信心。并及时进行宣传,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热爱生活、钟爱生命,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及康复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2.4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帮助患者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亲属,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躯体反应。如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或焦虑更容易加重恶心、呕吐症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照顾,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积极配合治疗。因些,应同时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家属的想法,寻求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配合,安排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涉及到经济费用问题尽量避开患者,共同给患者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彻底改变患者感知上的错觉,消除负性情绪,在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并鼓励患者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使患者从多方面感到温暖,让患者感到生活在友爱的环境中,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并指导患者认识情绪障碍的过程,积极抵制不良信念。
2.5 耐心疏导,消除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负性心理。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尤以在家中担当经济支柱的患者,总担心自己长期患病或一旦离开人世将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对此类患者应有更多的关心,在交谈过程中,多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及时疏导,并多做解释、说服,因势利导,适时地给予安慰,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尤黎明,孙国珍,袁丽,等.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孙晓娟)
【关键词】骨髓移植;护理
骨髓移植(bone marrowtransplantation)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是指患者接受超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以最大限度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并抑制其免疫反应和骨髓造血功能,然后通过植入异体或自体骨髓来重建造血的过程。
1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1 感染 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移植成败的关键。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移植前预处理中使用大剂量化疗,造成了皮肤、黏膜和器官等正常组织损害,使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破坏;大剂量的化疗破坏了机体的免疫细胞,当粒细胞降至零时,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骨髓移植中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了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强度,但也进一步抑制了免疫系统对入侵微生物的识别和杀伤的功能。因此,骨髓移植患者必须实行全环境的保护。
1.1.1 无菌环境的保持 移植后的患者当免疫细胞未升至正常时必须居住在空气层流病房;控制入室人员,医护人员入室前应淋浴,更换清洁衣服。先用肥皂洗手,清水冲净后,再用1:2000氯已定液泡手5 min,按无菌操作 要求穿无菌衣、裤,戴无菌帽、口罩,更换无菌脱鞋进入风淋室,经风淋1~2 min后进入层流室。地板、门窗、墙壁、室内物品每日用1%过氧乙酸擦拭。各室用臭氧消毒,3次/d,每次30 min。脱鞋、痰盂、便器用后分别浸泡后方可使用。定期物体表面细菌监测、空气采样培养,每周一次。
1.1.2 病情观察及护理 每天询问患者主诉,监测生命体征及精神状况。
1.2 出血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点瘀斑,有无鼻腔、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有无胃肠道及颅内出血等。
1.3 排异反应 异体骨髓细胞输注后,患者细胞免疫系统产生排除异体细胞的反应称为排异反应。主要表现为移植后患者的血细胞逐渐上升而后又降低,骨髓造血细胞由增生好转又返回移植前水平,故移植后每天或隔天需作血常规检查。
1.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植入的供者造血干细胞含有免疫活性,与患者的白细胞或组织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组织损伤。临床表现有急、慢性两种。急性GVHD在骨髓移植后三月内发生,主要表现有广泛斑丘疹、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三个月后发生的GVHD为慢性GVHD.发生GVHD后死亡率较高,应密切观察,及时协助处理。为预防GVHD的发生,其护理要点如下:1)用药护理 环孢素和甲氨蝶呤是预防急性GVHD的主要药物。遵医嘱用药的同时要严密监测血压和尿量,在使用环孢素前或治疗过程中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胃肠道反应、多毛、齿龈增生等。
1.5 肝损伤 移植前超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可损伤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凝血物质性能也发生改变,使肝静脉受阻,称之为肝静脉闭塞病。一般发生在移植后7 d左右。应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体重增加、肝区胀痛、黄疸等症状。
2 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情绪,针对这一特点,医务人员积极主动与其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首先尽量创造条件,帮助不同情况的患者适应环境,提供医疗有关信息,同时密切和患者接触,促膝谈心,加强了解,明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要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转移其注意力,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2 给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认识白血病并非绝症,介绍疾病治疗的方案和自我防护措施,使患者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举康复病例,疏导患者,多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生的希望。让患者知道消极的情绪会影响整个治疗,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2.3 善于识别患者的应对方式,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体验应对方式是影响适应水平的重要中间变量,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适应,消极的应对不利于适应。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观察,善于识别患者对出现问题时的心理反应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因为识别患者的应对行为是帮助患者调整应对行为的前提,也是减轻负性心理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善于把握患者的情绪感受,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恐惧,给患者提供渲泄的机会,通过渲泄使患者摆脱恶劣的心境,树立信心。并及时进行宣传,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热爱生活、钟爱生命,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及康复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2.4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帮助患者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亲属,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躯体反应。如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或焦虑更容易加重恶心、呕吐症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照顾,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积极配合治疗。因些,应同时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家属的想法,寻求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配合,安排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涉及到经济费用问题尽量避开患者,共同给患者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彻底改变患者感知上的错觉,消除负性情绪,在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并鼓励患者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使患者从多方面感到温暖,让患者感到生活在友爱的环境中,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并指导患者认识情绪障碍的过程,积极抵制不良信念。
2.5 耐心疏导,消除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负性心理。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尤以在家中担当经济支柱的患者,总担心自己长期患病或一旦离开人世将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对此类患者应有更多的关心,在交谈过程中,多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及时疏导,并多做解释、说服,因势利导,适时地给予安慰,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尤黎明,孙国珍,袁丽,等.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孙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