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气道冲洗护理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1483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呼吸衰竭患儿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两种不同气道冲洗方法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5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按旧法进行气道冲洗。治疗组按新法(我院采用的方法)进行气道冲洗。观察两组的冲洗效果与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组25例无一发生呼吸道感染,冲洗后30 s血氧饱和度迅速改善,日冲洗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按新法合理安排气道冲洗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预防呼吸道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气道冲洗;气管插管
婴幼儿年幼、咳嗽无力,因病情危重行气管插管后使患儿更失去了健康人气道的加湿加温功能,痰液变得粘稠,甚至形成团块而不宜被吸出。气道冲洗是呼吸衰竭患儿行机械通气后的常用气道护理方法,其正确实施对患儿治疗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良的气道冲洗可能导致患儿死亡。成功的气道冲洗受合理的操作流程及合理的分工合作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我院采用新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气道冲洗,可以降低患儿的死亡率,血氧饱和度迅速得到改善,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50例患者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住院病例,均为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年龄为1 d~2岁,病种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出血,维生素K1缺乏性颅内出血,脑干脑炎,新生儿重度窒息,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非肺部感染疾病致患儿昏迷、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将50例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气道湿化液[1]的选择 两组患儿均使用同种湿化液:生理盐水10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 mg。
1.3 治疗方法 基本治疗:两组在原发病的治疗、抗感染、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支持处理、及时吸出鼻腔及口腔的分泌物,做好患儿的鼻咽部及口腔的清洁,必要时应用抗感染药物滴鼻及清洁口腔。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①对照组按旧法[1]:先加大氧流量给氧-气道内滴入湿化药液-气囊加压给氧-电动吸痰,重复操作3~5次,直到听不见痰鸣音为止;②治疗组按新法:常规用物准备;操作方法:则按照先气囊加压给氧提高血氧含量-气道内滴入湿化药液(1~3 ml)-气囊加压给氧冲散药液-轴式翻身、空心掌左右拍背(从下向上)充分湿化后-电动吸痰;整个过程需要3人协作,一名医生担任总指挥,并负责分离机械通气管道,连接呼吸囊加压给氧,观察患儿反应及各项检测指标。一名护士负责气道内滴入药液及拍背,一名护士负责电动吸痰,大家明确分工密切合作。翻身时注意采用轴式翻身,拍背时持续气囊加压给氧,并注意保持气管套管固定通畅,防止脱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日吸痰次数、吸痰量/次、冲洗后30 s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感染例数。
2 结果
治疗组25例无一发生呼吸道感染,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冲洗后30 s血氧饱和度迅速改善,日冲洗次数明显减少,而吸痰量无明显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气道冲洗对照表(x±s)
分组日冲洗次数(次)吸痰量/次(ml)冲洗后30 s SPO2(%)气道感染
治疗组(n=25)2.5±0.45.1±0.795.5±3.40
对照组(n=25)3.8±0.65.6±0.688.1±3.66
χ.2值7.62.18.513.7
p值0.0052.70.0060.0002
3 讨论
随着呼吸机功能的不断改善及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对于婴幼儿的机械通气常常是通过气管插管来建立通道。但由于气管插管,无效死腔增加,如果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黏稠,气道湿化不彻底,会严重影响通气效果,甚至形成痰痂阻塞气管插管,导致窒息死亡;但是如过度湿化,也会造成痰量增多,吸痰次数增加,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如气道损伤、肺部感染等的发生率增加[2]。因此气道湿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3]。湿化效果好的标准是痰液顺利通过吸痰管, 无结痂,无黏液
作者单位:518112深圳市布吉人民医院儿科(黄玉玲);
深圳市布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杨建军); 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黄秀玲)
块。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提示湿化不够,应增加湿化量;如痰液过于稀薄引起患者频繁咳嗽,肺部闻及明显湿啰音,应暂停湿化,只需吸痰[4]。
既充分湿化了气道,又不致于过度湿化,还要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者应追求的境界。对于呼吸衰竭患儿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气道冲洗新法是:首先准备常用物,然后按照先气囊加压给氧提高血氧含量-气道内滴入湿化药液(1~3 ml)-气囊加压给氧冲散药液-轴式翻身、空心掌左右拍背(从下向上)充分湿化后-最后电动吸痰。我们的体会是整个过程需要3人协作,一名医生担任总指挥,并负责分离机械通气管道,连接呼吸囊加压给氧,观察患儿反应及各项检测指标。一名护士负责气道内滴入药液及拍背,一名护士负责电动吸痰,大家明确分工密切合作。由于电动吸痰前进行了空心掌左右拍背达到充分湿化、松动痰液的效果,同时通过轴式翻身、空心掌左右拍背,可以将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内的痰液充分运动到大气管内,因此痰液容易吸出。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每日冲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经新法冲洗后气道中的痰含量明显减少,新法气道冲洗比较充分,吸痰30 s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气道感染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