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5期
编号:11949733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罗桂芹 杨艳 谢忠敏
第1页

    参见附件(1380KB,2页)。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RP是敏感而可靠的炎症标志物,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负荷的大小和冠心病的严重程度[3],在心肌梗死后24~48 h升高达高峰,hs-CRP更为敏感。ET是迄今已知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因子,也是重要的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可收缩平滑肌,促进细胞增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中以ET-1作用最强。Igarashi等[4],证明单纯损伤动脉内膜即能促进粥样斑块形成,动物实验也证明ET可使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其在AMI后6 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CK-MB是特异性心肌酶。ET、CK-MB升高程度与AMI面积呈正相关[5]。

    他汀类调脂药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碍HMG-COA还原酶的作用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LDL除了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斑块退缩、抑制新病变形成、减少冠心病事件等非调脂作用[6]。

    本文将研究对象分为服用和未服用辛伐他汀2个组,测定血清hs-CRP、ET-1、CK-MB峰值水平,结果显示:前者血清hs-CRP、ET-1、CK-MB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后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辛伐他汀的上述非调脂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而实现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