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1950240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沈浩
第1页

    参见附件(1329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橇拨加克氏针固定,解剖型钢板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86例依据Sanders分型采用橇拨加克氏针固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内固定,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优良率比较。结果 Ⅰ型、Ⅱ型两种手术方式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Ⅲ型两种手术方式比较P<0.05,显著差异性。Ⅳ型两种手术方式比较P<0.01,显著差异性。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Ⅰ型、Ⅱ型患者采用橇拨加克氏针固定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SandersⅢ型应慎重考虑橇拨加克氏针固定手术方式,尽量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SandersⅣ型首选考虑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5],以能够保证和促进康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两种内固定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足部骨折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骨折,跟骨在足部整体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故骨折后应充分恢复跟骨本身正常形态和距下关节关系。如处理不当时常常遗留疼痛、足跟外形改变、甚至足部功能丧失等后遗症,而严重影响患肢功能。为了能够更加了解哪些方式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更佳,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86例。其中男126例,女60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6例、车祸伤45例、碾压伤26例、其他19例。左足96例,右足90例。所用病例均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检查示:Bohler角0°~15° 116例,-15°~0° 70例;Sanders分型[3],Ⅰ型56足,Ⅱ型50足,Ⅲ型45足,Ⅳ型35足。

    1.2 方法

    1.2.1 橇拨加克氏针固定手术方法 局麻或连硬外麻醉下,患者健侧卧位,C形臂X线机监控。采用标准的外侧Kocher 入路,暴露跟骨后关节面,对关节面舌状骨折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对关节面节段性压缩骨折、骨折线在Gissane 角水平,将跟骨外侧皮质撬起,暴露埋入跟骨体内关节面骨折块,用骨剥离器将关节面从跟骨体中撬出,至关节面解剖复位。选用克氏针从外侧皮质或足跟向跟骨体方向固定支撑原塌陷的关节面后部,骨缺损需自体髂骨移植充填;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

    1.2.2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外侧L 形延长切口,自外踝上5~6 cm跟腱与胫骨后缘之间下行至跟骨体中点,弧形向前至第5跖骨基底,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跟骨,注意保护腓肠皮神经;骨膜下翻起骨瓣,显露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用几枚克氏针分别插入骰骨、距骨颈和腓骨以牵开皮肤。按距下关节→Bohler 角和Gissane 角→跟骨的长度、高度和宽度顺序整复跟骨关节内骨折。对粉碎和塌陷严重的骨折需植骨者,把自体松质骨、人工骨充填植入后关节面下方的空隙处,以保持跟骨相关指标正常,术中行C 形臂机透视检查,复位满意后,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关闭切口术毕。

    1.3 临床疗效评定 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2]评分:总分100分,90~100 分为优,75~89 分为良,50~74 分为可,<5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2 结果

    18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依据Sanders分型采用橇拨加克氏针固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内固定,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优良率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两种手术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例,%)

    分型例优良可差优良率

    Ⅰ型 56

    橇拨加克氏针固定302721096.66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262411096.15

    Ⅱ型50

    橇拨加克氏针固定252211192.00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252311096.00

    Ⅲ型45

    橇拨加克氏针固定201421380.00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252211192.00

    Ⅳ型35

    橇拨加克氏针固定15623453.33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201522185.00

    注:经统计学比较,Ⅰ型、Ⅱ型两种手术方式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Ⅲ型两种手术方式比较P<0.05,显著差异性。Ⅳ型两种手术方式比较P<0.01,显著差异性

    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3 讨论

    跟骨以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的基础上具有4个小关节为解剖特点,由此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同时,跟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成分,使足部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跟骨的后关节面面积最大,是下肢下传纵向力的主要着力点。暴力造成跟骨关节内骨折,跟骨后关节面碎裂移位严重。跟骨在足部整体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故骨折后应充分恢复其本身正常形态和距下关节关系。

    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克氏针钢板内固定。随着内固定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日益增多,手术的基本原则[3]:①跟骨关节面的重建;②跟骨体骨缺损松质骨植骨;③跟骨关节面和跟骨体骨块的内固定;④跟骨轴位角的恢复。

    手术时机一般选择伤后7~14 d手术,此时创伤后肿胀情况已基本消退,软组织条件改善,若手术时间超过3周,骨折端部分纤维愈合,会给手术的复位带来困难。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SandersⅠ型、Ⅱ型采用橇拨加克氏针固定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优良率分别为96.66%、96.15%经统计学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说明在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Ⅰ型、Ⅱ型患者采用橇拨加克氏针固定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上无差异,临床上对SandersⅠ型、Ⅱ型为了能够减少创伤、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尽量采用橇拨加克氏针固定方法进行治疗[4]。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橇拨加克氏针固定优良率80.00 %,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优良率9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