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碳酰胺联合维生素C治疗产程中胎儿窘迫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306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碳酰胺联合维生素C对产程中胎儿窘迫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胎儿窘迫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过氧化碳酰胺联合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胎心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过氧化碳酰胺联合维生素C可以有效的改善胎儿窘迫者的缺氧状态,减少了新生儿的窒息率,为进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关键词】 胎儿宫内窘迫;过氧化碳酰胺;联合用药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征状,发病率为2. 7% ~38. 5%[1]。临床治疗多采取经鼻导管给氧,但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不能有效地解决胎儿缺氧问题。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过氧化碳酰胺联合维生素C治疗胎儿窘迫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出现胎儿窘迫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18~42岁,初产妇114例,经产妇46例,均为自然受孕,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头位,37周≤孕周<42周,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胎儿窘迫出现在临产前的有64例(占40.0%),出现在分娩期的有96例(占60.0%)。
1.2 诊断标准 用胎心监护仪连续描记孕妇胎心率(FHR)20~40 min。胎心率小于120次/min或大于160次/min,或节律不齐,胎心晚期减速或重度可变减速,结合羊水量及是否有胎粪污染做出诊断。
1.3 治疗方法 将16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确诊胎儿窘迫后,常规吸氧,左侧卧位,治疗组给予碳酸酰胺过氧化氢1 g联用维生素C 2 g联用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5%碳酰氢钠、高渗葡萄糖静脉滴注,同时监测胎儿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用药后研究组胎心率恢复正常者66例,占82.5%;对照组15例,占1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1)。两组患者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 01)。见表1、2。
3 讨论
胎儿窘迫是胎儿处于危急状态的一种临床现象,其根本原因是胎儿宫内缺氧,系因胎儿宫内低氧及酸中毒所致。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急性胎儿窘迫, 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着分
作者单位:537100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围生儿病死率等。因此,对胎儿窘迫的处理是产科非常重视的问题。
目前大多通过鼻导管吸氧,静滴5%碳酸氢钠、高渗葡萄糖,效果并不满意。这是由于经鼻导管吸氧提高血氧含量极其有限,一般达不到有效提高胎儿动脉血氧分压的要求。50%葡萄糖溶液在无氧条件下主要分解成丙酮酸和乳酸,形成代谢性酸中毒,使胎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在早期有利于胎儿供氧。但是氧亲和力下降,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进而加重组织缺氧,晚期出现反弹现象,部分孕妇可再次出现胎儿窘迫并使病情恶化。碳酸氢钠虽能改善母体的酸中毒,但其通过胎盘的速度很慢,不能有效中断胎儿体内的无氧酵解,难以纠正胎儿的酸中毒。
过氧化碳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内给氧剂,系纯白结晶的过氧化氢复合物,注入血管后在过氧化酶的催化下释放出氧,能迅速提高母体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胎儿通过胎盘摄取较多的氧,从而改善缺氧状态。中断了胎儿体内的无氧糖酵解,阻止酸性产物的产生,避免新生儿窒息。袁慧蓉等[2]发现静脉注射过氧化碳酸胺30 min后孕妇氧分压明显升高,2 h达最高峰,可持续4 h。从而缓解了缺氧状态,为阴道分娩争取了时间。
维生素C缺乏则极易引起毛细血管渗透性及脆性增加,近年来文献报道[3], 自由基的启动和产生是急性胎儿细胞损伤的最后共同通路。维生素C是氧自由基清除剂,静滴维生素C能抑制大脑缺氧缺血后产生的氧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 使得胎儿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增强,缺血、缺氧得到改善,从而减轻了胎儿窘迫时脂质过氧化所造成的心、脑及其他脏器的损害程度,提高胎儿存活质量。因此,过氧化碳酰胺联合维生素C治疗胎儿窘迫有协同作用。使用过氧化碳酰胺时偶见轻微呛咳、气促、头晕以及局部轻微肿痛症状,但不影响治疗,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本研究组80例产妇使用过程中,仅2例出现轻微头晕,经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缓解。
从本观察结果显示过氧化碳酰胺联合维生素C早期应用是治疗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的有效方法,为阴道分娩争取了时间,降低了新生儿并发症,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特别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和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