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56例护理体会
【关键词】川崎病;小儿;护理;体会
川崎病(kawasake disease)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本院从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川崎病患儿共5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6个月~8岁,男:女为1.67:1,其中5岁之内的占88.7%,平均年龄2.2岁,患儿均有持续性高热5~14 d,体温在39℃~41℃,其中45例杨梅舌,口咽黏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44例双侧眼结膜充血,38例曾出现皮疹,35例手足硬肿,膜状脱屑;33例浅表淋巴结增大。
1.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超声心动图示有7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冠状动脉瘤。
, http://www.100md.com
1.3 结果 52例患儿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治疗后48例治愈出院,4例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家长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耐心解释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治疗效果、预后,使家长正确对待并配合治疗。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应向家长说明此药的重要性,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应用,可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同时护士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了解每个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时向家长及年长儿介绍病房环境及其他患儿,帮助其减少陌生感。
2.2 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5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波动在39℃~41℃之间,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5~14 d。因此,要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同时警惕高热惊厥发生。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可使用冰袋降温,温水擦浴,同时鼓励患儿多喝开水,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及时记录体温变化,若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则予药物降温,如布洛芬、尼美舒利等,但药避免和阿司匹林同时服用。退热期间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服,防受凉。
, 百拇医药
2.3 皮肤黏膜护理 本组患儿45例有口腔黏膜弥散性充血、唇鲜红,40例伴有口唇皲裂,我们以石蜡油擦口唇,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3次/d,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以温凉饮食为宜。经过1周左右,患儿的口腔黏膜糜烂愈合。本组患儿在发热的同时出现红色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四肢出现硬性水肿,应保持皮肤清洁,要求患儿衣服柔软、干净,同时保持床单干燥平整。在10 d后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要反复告诉患儿及家长,不要人为撕拉,并保持局部的清洁。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感染。
2.4 休息与饮食 急性期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责任护士指导家长买一些患儿平时最感兴趣的玩具、图画书,也可给孩子讲故事、听儿歌、交谈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因长时间卧床而产生的烦躁感。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尤其是口腔黏膜损害时应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
2.5 用药观察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血清制品,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发热,开始速度宜慢,10滴/min,15 min后无不良反应可加快速度,但不超过40滴/min,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面色、神志、体温、皮疹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本组患儿全部应用丙种球蛋白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凝作用,是治疗川崎病的主要药物,应保证剂量准确及时给药,阿司匹林胃肠道反应较大,易引起恶心、呕吐,长期使用可诱发溃疡病甚至出血,应向家长明确说明注意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选用肠溶阿司匹林,在饭后15 min服用,对婴幼儿磨碎溶解后服用,如有呕吐应准确估算药量,重新补吃,保证药物剂量。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
2.6 出院指导 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避免漏服,观察药物副作用;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每隔3~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心动图,一周复查一次血小板、血沉,并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671., 百拇医药(王 巍 孙国华 夏 荣)
川崎病(kawasake disease)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本院从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川崎病患儿共5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6个月~8岁,男:女为1.67:1,其中5岁之内的占88.7%,平均年龄2.2岁,患儿均有持续性高热5~14 d,体温在39℃~41℃,其中45例杨梅舌,口咽黏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44例双侧眼结膜充血,38例曾出现皮疹,35例手足硬肿,膜状脱屑;33例浅表淋巴结增大。
1.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超声心动图示有7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冠状动脉瘤。
, http://www.100md.com
1.3 结果 52例患儿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治疗后48例治愈出院,4例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家长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耐心解释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治疗效果、预后,使家长正确对待并配合治疗。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应向家长说明此药的重要性,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应用,可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同时护士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了解每个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时向家长及年长儿介绍病房环境及其他患儿,帮助其减少陌生感。
2.2 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5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波动在39℃~41℃之间,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5~14 d。因此,要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同时警惕高热惊厥发生。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可使用冰袋降温,温水擦浴,同时鼓励患儿多喝开水,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及时记录体温变化,若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则予药物降温,如布洛芬、尼美舒利等,但药避免和阿司匹林同时服用。退热期间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服,防受凉。
, 百拇医药
2.3 皮肤黏膜护理 本组患儿45例有口腔黏膜弥散性充血、唇鲜红,40例伴有口唇皲裂,我们以石蜡油擦口唇,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3次/d,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以温凉饮食为宜。经过1周左右,患儿的口腔黏膜糜烂愈合。本组患儿在发热的同时出现红色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四肢出现硬性水肿,应保持皮肤清洁,要求患儿衣服柔软、干净,同时保持床单干燥平整。在10 d后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要反复告诉患儿及家长,不要人为撕拉,并保持局部的清洁。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感染。
2.4 休息与饮食 急性期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责任护士指导家长买一些患儿平时最感兴趣的玩具、图画书,也可给孩子讲故事、听儿歌、交谈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因长时间卧床而产生的烦躁感。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尤其是口腔黏膜损害时应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
2.5 用药观察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血清制品,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发热,开始速度宜慢,10滴/min,15 min后无不良反应可加快速度,但不超过40滴/min,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面色、神志、体温、皮疹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本组患儿全部应用丙种球蛋白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凝作用,是治疗川崎病的主要药物,应保证剂量准确及时给药,阿司匹林胃肠道反应较大,易引起恶心、呕吐,长期使用可诱发溃疡病甚至出血,应向家长明确说明注意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选用肠溶阿司匹林,在饭后15 min服用,对婴幼儿磨碎溶解后服用,如有呕吐应准确估算药量,重新补吃,保证药物剂量。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
2.6 出院指导 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避免漏服,观察药物副作用;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每隔3~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心动图,一周复查一次血小板、血沉,并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671., 百拇医药(王 巍 孙国华 夏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