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1964481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5日 邹 玲 宋耀锋 依仁科
第1页

    参见附件(1451KB,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方法 连续选择5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4例同期住院的同龄、同病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无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收缩压杓型例数和舒张压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收缩压非杓型例数和舒张压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异常昼夜血压节律。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老年;冠心病;24 h动态血压监测

    我们对5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64例同期住院的同龄、同病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07年01月/2009年12月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查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所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②符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③年龄≥60岁;④1~2级高血压患者;⑤停服各种降压药物2周以上。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糖尿病患者;③高脂血症患者;④代谢综合征患者。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并除外排除条件后,本文实际入选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7例(观察组),年龄61~83岁。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老年高血压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64例,平均年龄60~7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x±s;例,%)

    组别平均年龄(岁)平均文化程度(岁)男性/女性(n)肥胖例数(n/%)吸烟例数(n/%)

    观察组(n=57)65.35±10.1314.16±3.2739/1812/21.0517/29.82

    对照组(n=64)64.79±10.8114.23±3.1643/2110/15.6313/20.31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使用无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22 cm×12 cm)缚于受试者左上臂,自动冲气测量,日间(6:00~22:00)每15 min测试1次,夜间(22:00~次日6:00)每30 min测试1次,共记录80次,机器自动记忆和储存各种测量值。检查当日活动不受限,仅避免剧烈运动。测试血压时,左上肢自然下垂并保持静止位。24 h内有效监测次数80%以上为有效,所采集数据经自动分析后,分别自动打印出24 h、日间、上下午和夜间5个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平均值。夜昼血压波动曲线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率方法计算,既夜间血压下降率=白天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白天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判定采用张维忠的动态血压正常值协作研究所规定的标准,既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10%以上称之为杓型改变,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10%称之为非杓型改变。全体对象24 h动态血压监测监测均在开始治疗前进行。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以上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昼夜下降率及血压节律形态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对象血压昼夜下降率及血压节律形态指标比较(x±s;例,%)

    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收缩压杓型例数(n/%)舒张压杓型例数(n/%)收缩压非杓型例数(n/%)舒张压非杓型例数(n/%)

    观察组(n=57)4.77±1.09a4.51±1.29a16/28.07a11/19.30a41/71.93a46/80.70a

    对照组(n=64)6.59±1.226.83±1.4641/64.0645/70.3123/35.9319/29.69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两种疾病,但是血压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这两种疾病的患病率都呈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约1/2患有高血压,而≥65岁以上男性至少有20%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进步,动态血压负荷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指标,人们发现正常和异常血压都可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变化曲线图形类似长柄勺,夜间比白天血压下降10%以上为血压昼夜

    作者单位:113008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

    节律正常(杓型改变),而夜间比白天血压下降小于10%为血压昼夜节律不正常(非杓型改变)。后者多为血管舒张功能减弱,代表早期靶血管受累及标志之一。动态血压监测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高血压、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但迄今为止,涉及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节律和波动变化报道较少,且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及血压节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本文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资料分组,这无疑提高了统计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入选对象均在治疗开始前进行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收缩压杓型例数和舒张压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不合并冠心病组,而收缩压非杓型例数和舒张压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这些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昼夜血压节律改变,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呈下降趋势,血管反射及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尤其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相互作用的失衡,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与多数作者同类观察[1-3]结论相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