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63352
中国南方食管癌高低发区饮用水致突变性的比较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朱乐伟 何建行 谭家驹 杨 劼 叶国麟 古卫权
第1页

    参见附件(2050KB,3页)。

     2 结果

    2.1 南澳县各镇饮用水诱导的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结果 从表1可见,南澳县各镇饮用水均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与蒸馏水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据《全国生物技术检测规范-蚕豆根尖微核技术》规定的污染指数划分标准,可避免因实验条件等因素带来的微核千分率(MCN‰)本底的波动。污染指数在0~1.5区间为基本无污染,1.5~2区间为轻度污染,2~3区间为中度污染,3.5以上为重度污染。根据污染程度划分标准,我们通过对南澳县镇区各采样点的污染指数(表2)的调查可知: 3个采样点的水样分别为2.49、2.96、2.63,均为中度污染。深澳镇为南澳县3个采样点中微核千分率最高的, 与其食管癌病死率在南澳县3个镇中最高的相一致。

    3 讨论

    蚕豆根尖的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CNT)是1982年由Degrassi和Rizzoni正式介绍的[6],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断裂及纺锤体损伤等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由于断裂后的片段不具着丝点,到细胞分裂末期,断片流失在细胞质中成为微核。实验证明,环境诱变因子的强弱与诱发的微核率成正比[7],因此可用微核率大小来表示诱变因子的强弱,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水质污染有以下优越性:灵敏度高,可靠性强;技术简单,易于操作,而且有显而易见的实用性;实验周期短,且蚕豆根尖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对诱变剂敏感的间期,便于遗传毒性检测试验,精确度也比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南澳县各镇区饮用水微核千分率和污染指数均为阳性,食管癌病死率越高的镇区,其饮用水污染的程度越重,而作为食管癌低发区的佛山各区饮用水的微核千分率和污染指数均为阴性,提示南澳县饮用水中存在染色体畸变的物质,该种物质能明显诱导蚕豆根尖微核率增高, 提示饮用水污染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潮汕地区是恶性肿瘤高发区,其中又以南澳县病情最为严重。南澳县地区闽粤交界,隶属汕头市,是南海的一个海岛,与台湾高雄隔海相望。它由主岛南澳岛和附近2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30.91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1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总人口72449人,以农业与渔业为主。南澳县居民以往主要汲取地下井水,目前多应用自来水,该县自来水主要是山涧水库蓄积的雨水直接注入自来水管道,其水质较易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8]。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饮水与食管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或某些成份如化学元素的缺乏等与食管癌高发有关[9]。但本次调查显示,纯净水、蒸馏水没有诱变性,因此居民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缺乏不能解释南澳县饮用水高诱变性原因。虽然本研究中并未直接测定两地饮用水中N-亚硝基化合物水平,但有资料显示,南澳县居民尿总N-亚硝基化合物(TNOC)水平较高[10],而尿总N-亚硝基化合物(TNOC)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提出来用以评价人体外源性接触所有N-亚硝基化合物(NOC)的指标[11], 由此可见,南澳县饮用水致突变性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呈正相关。

    食管癌“氮循环”病因学说指出我国多数食管癌高发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饮用水的严重污染,污染源是农家肥料和/或造纸厂废液,其中含有的亚硝基化合物两类前体物,在人体内合成一定剂量的亚硝胺及亚硝酰胺,引起食管癌,两类前体物齐备,是食管癌发生的必要且充分条件,饮用水有效污染浓度及有效污染比率越高,该人群食管癌发病率就越高[12]。在致癌物污染面广的汕头南澳县地区,有更多的人群接触致癌物并达到有效致癌剂量,受影响得癌的人群较多而形成食管癌的高发区;而在佛山地区,或因气候潮湿致硝酸盐前体物少,或因河流量大致胺类、酰胺类污染较轻,致癌物达到有效致癌剂量的分布面积较小,污染源更多地呈点状分布,因此受影响的人群较少,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低。这解释了食管癌在高发区呈片状及在低发区呈点状分布的现象。

    由此可见,使用清除水中氮-亚硝基化合物及两类前体物的净水装置、饮用蒸馏水、深机井水、改善环境卫生、消除污染源、保护水源对食管癌的预防有一定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Schlansky B, Dimarino AJ Jr, Loren D, et al. A survey of oesophageal cancer: pathology, stage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5):587-593.

    [2] 华北地区食管癌病因研究协作组.华北地区食管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初步调查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4,11:671.

    [3] 陆建邦.食管癌流行因素及预防研究概况.肿瘤防治研究,1996,23(6):387.

    [4] 陈坤,等.不同饮水类型的若干癌症发病率研究.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4,12(3):146.

    [5] 陈光荣,金波,李明,等.污染指数在微核(MCN)技术监测水质污染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科学,1986,6(2):60-63.

    [6] Degrassi F,Rizzzoni M, Micronucleus test in Vicia faba root tips to detect mutagen damage in fresh-water pollution.Mutat Res, 1982,97:1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