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63815
针刺治疗偏头痛40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韩正勇
第1页

    参见附件(1467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电针透刺配合腕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后3~6个月效果。结果 治疗后及结束治疗后3~6个月疼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前。结论 电针治疗偏头痛具有“简、便、廉”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偏头痛;电针疗法;风弛穴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偏侧或双侧发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加,偏头痛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而在此年龄之后,又呈现下降趋势[1]。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办法,针灸治疗此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将近年来针刺治疗偏头痛60例之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患者,男16例,女44例;年龄18~66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其中46例以颞部疼痛为主,8例以前额疼痛为主,6例以枕部头痛为主。所有病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HS)1988年制定的标准。根据头痛发作类型、颅脑CT或MRI检查及体格检查均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而确诊。

    1.2 治疗方法取穴 单侧发病取患侧太阳、风池、头维、率谷、足临泣、足三里,双侧发病则取双侧穴位。操作方法:针具用1.5~2.5寸毫针,穴位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太阳直刺1.0寸左右;风池穴针尖向对侧鼻尖方向直刺1.5~2.0寸;头维、率谷平刺1.0寸左右;足临泣直刺0.3~0.5寸,足三里直刺2.0寸左右。以上诸穴均用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满4个疗程者,进行疗效评定。

    2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针刺后疼痛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者;显效:针刺后头痛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3个月内偶有发作;无效:经1个疗程治疗,症状无变化者。结果临床治愈36例,占60%,显效19例,占32%,无效5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3 讨论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偏头痛大多源于血管舒缩、神经递质等功能异常[2,3],针刺可以调节颅内血管的舒缩功能,使血管舒缩功能和血流速度趋于正常,缓解偏头痛的临床症状,抑制偏头痛的发作,从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针刺还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通过调节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释放来发挥镇痛作用和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情绪反应,以提高机体对痛刺激的耐受力[4],这可能就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药物组的原因所在。

    传统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又为“诸阳之会”,三阳经皆循头面,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肝肾之精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上充于脑,故偏头痛的发生多与风、火、痰、瘀以及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率谷、曲鬓、颔厌、悬厘穴均属足少阳胆经腧穴,均具有平肝熄风、镇痉止痛之效,透刺更可增强其治疗效果;风池穴也属足少阳经,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会,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之功;太阳穴属经外奇穴,针刺可调和气血,清利头目。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致头痛,配太冲、太溪以平肝熄风、滋水涵木;肝肾阴虚,髓海失养所致头痛,配三阴交、太溪以滋补肝肾之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蒙清窍,配丰隆、阴陵泉以化痰降浊;气滞血瘀,阴滞经络,不通则痛者,配三阴交、血海、合谷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使通则不痛。

    偏头痛的针刺手法,沿皮刺、进针动作要敏捷,须防用力过猛刺放血管。发作时手法亦重,缓解时手法亦轻。治疗偏头痛,须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颅内炎症所引起的偏头痛,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Stewart WF,Shechter A,Rasmussen BK.Migraine prevalence:A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