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1974479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陈 倩
第1页

    参见附件(1338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7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内行溶栓治疗,于半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溶栓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静脉推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为91.7%,观察组再通率为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1%,对照组为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显著疗效显著,且预后好,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早期行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能够阻止心肌梗死的发展,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我科于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对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5例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69例,女26例,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39岁,平均年龄为54.7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19例,高侧壁18例,下壁、前壁16例,下壁、右室11例,下壁、右室、正后壁4例,下壁、正后壁3例,下壁、外侧壁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程度等情况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溶栓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溶栓标准[1] ①患者持续胸痛0.5 h以上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无改善;②心电图检查示相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见ST段抬高≥0.1 mV;③发病时间不超过6 h;④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80/100 mm Hg以下再行溶栓治疗;⑤患者年龄低于75岁且无明显的禁忌证。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在2周内有手术、有外伤史或活动性出血史等;②血压不能控制在180/100 mm Hg以下者;③半年内有脑血管出血或脑卒中史者;④有严重心功能障碍并出现心源性休克者;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数量少于100×109/L者;⑥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均行心电监护,并急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内行溶栓治疗,于半小时内静脉滴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溶栓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静脉推注进行治疗,亦于半小时内静脉滴完。另外,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其他相应对症支持治疗。

    1.4 血管再通判断标准 ①治疗后1.5 h内胸痛解除或明显减轻;②治疗后1.5 h内抬高的ST 段较治疗前下降≥50%;③治疗后1.5 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CK-MB酶峰值提前至距起病≤14 h和CK峰值≤16 h。除①③组合外,符合2条或2条以上标准即可认为冠状动脉再通。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再通率情况 观察组溶栓治疗后再通者有44例,未再通者4例,再通率为91.7%,对照组再通者有32例,未再通者15例,再通率为6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预后

    观察组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对照组有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3例发生猝死,死亡患者均为血管未再通者,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它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导致其支配区心肌的血供急剧减少而引起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确诊,早期实施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治疗方法[2],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能够阻止心肌梗死的发展,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静脉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用方法。

    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和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其中尿激酶属于溶栓剂,其作用机制是与机体内纤溶酶原形成复合物并促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纤溶酶通过降解纤维蛋白达到溶栓目的[3]。低分子肝素属于抗凝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释放,来阻止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变,以达到阻止凝血酶的促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通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尿激酶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纤溶药物可以激发促凝血机制,可以使血小板迅速活化,增加血栓素A2的生成,同时还可加强血小板的聚集性[4,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