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1页 |
参见附件(1427KB,2页)。
【关键词】
老年人;药物滥用;不良反应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能产生不良反应。一般药物安全范围大,在成年人,常规用药产生疗效时,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却较常见。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组织对药物的耐受性大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更为多见。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在>60岁年龄组最高,这可能与老年人体质较差,抵抗力下降,多种器官功能减退,使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发生改变等因素有关。再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疾病,用药复杂,这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1]。
1 药物滥用
11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肝血流和肝药酶的活性降低,肾血流、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功能减弱而使药物的消除减慢,虽然对药物的吸收功能也降低,但综合结果是血中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多,作用或毒性增强。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一般为成人的3/4。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疾病的影响,如动脉粥样硬化时,应慎用升压药[2]。而老年患者常因得不到正确的医疗指导或对用药依从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随意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而不规范用药,或同时服用大量药物,或长期服药,都会发生较多不良反应。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蓄积中毒。老年患者还可因本人对药物服法了解不清,漏服或服药次数过多,剂量过大或配伍不当,造成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有些老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遵医嘱服药,这些原因包括:行动不便、缺少护理、记忆和视、听力下降,或同时患多种疾病,用药多而复杂,或因经济能力限制而中断某些不能立即停服的药物。听信言过其实的药品广告而自购药品,或使用不法分子兜售的假、劣药品,也是老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2 医生药学知识贫乏和对老年人生理特点不够了解是药物滥用的重压因素。地高辛67%由肾脏排泄,由于老年人肾清除能力衰退而使半衰期延长,血药峰值浓度增高,常规剂量即易出现中枢障碍或严重的心脏毒性,应按老年人非脂肪体重计算,或按肾功能调节剂量,严密观察临床反应,有条件时作血药浓度监测。应用吗啡止痛剂更易产生呼吸抑制;老年肝硬化使用利尿剂消除腹水时,更易见电解质失调、脱水或休克。某些医生缺乏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使老人大量或长期服用一些对疾病无疗效的贵重药物,某些医生的急功近利,使一部分老人服用一些暂时缓解疾病症状而后患无穷的药物。
2 饮食营养
摄食不足或饮食失调,导致营养缺乏,会影响一些药物的体内过程。如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磷的吸收,液体摄入不足而应用某些泻剂,会导致失水;钾补充不足而久用排钾利尿剂,易引起低钾血症。在缺氧或饮酒的状态下,服用降糖灵可能产生乳酸性酸中毒。营养不良引起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是B2缺乏,会影响肝药酶活性,从而干扰药物代谢。如果蛋白摄入不足,血浆蛋白过低时,使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游离型药物增加,药效和副作用都将增加。反之,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利于机体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力。
3 慢性病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老年患者随着脏腑器官的退化,往往患有多种疾病,药物治疗某一疾病时,可因其他疾病减弱或增强药物的反应,有时可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某些抗感染药如庆大霉素,用于肾功能严重不足的老年患者时,由于半衰期延长,若不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就会引起蓄积中毒。肝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氯霉素等药在肝内代谢减慢,疗效和副作用都增强。强心苷是治疗心力衰竭最常用药物,但该类可使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区加大和易出现心律失常,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用。老年人多发脑血管疾病,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耐受性更差。老年肝硬化患者,常有腹水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动脉硬化,应用噻唑类利尿药或同时配合口服氯化钾消水肿时,能引起危险的上消化道出血。
总之,人类寿命随着社会进步在日益延长,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也日益关注。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老年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已得到社会充分的重视,从而大大促进了老年病药物治疗的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研究的进展。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老年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普遍改变包括药代动力学特点及机体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减退对药物作用的其他影响。而老年人生活水平、心理状态、营养、饮食水平、慢性病态和药物治疗史、甚至受教育程度均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只有充分认识上述特点,才能正确掌握老年人用药原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