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151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剖宫产术后舒适度。方法 79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饮食护理采用循证护理,52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饮食护理采用传统方法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剖宫产术后产妇舒适度明显好转。结论 循证护理可提高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剖宫产术后;饮食护理
循证护(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理人员审慎、明智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最佳的护理 [1]。本文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剖宫产术后患者饮食护理中,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饮食中的护理对策。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通过循证护理,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早日康复目的。2010年1月至8月,我们将循证护理运用到79例剖官产术后产妇饮食护理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8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31例,随机以手术日期双号79例为观察组,单号52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6.6岁;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0.5岁。两组产妇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 提出问题 术后禁食禁饮是预防麻醉误吸及恢复肠蠕动引起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剖宫产术后产妇禁食禁饮的时间普遍过长。由于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导致产妇精神差,恢复较慢,低血糖、消化道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影响产后恢复,间接影响护理质量。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及通过动态收集症状和体征,并结合产妇及家属的需求,通过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1.2.2 寻求证据 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剖宫产术后注意事项和饮食护理的所有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
1.2.3 证据评价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查询发现:剖宫产麻醉方式一般采取硬膜外麻醉。在禁食禁饮状态下,体内水分和盐分分泌减少,红细胞压积增加,血液浓缩,红细胞外液减少,导致血容量偏低或不足,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特别是产后哺乳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饥饿使交感神经兴奋,易产生烦躁、紧张情绪,尽管可用静脉补液的方法来弥补禁食引起血容量不足,但不具有消化道进食的生理性,也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2]。传统禁食禁饮要等到肠蠕动恢复后(肛门排气)。胃容量不增加,但胃液PH值可能很低,增加了危险性 [3]。
1.2.4 评价相关实证 制订并实施计划对上述相关的文献进行评审,获得最佳实证,并与产妇的病理生理知识,以往的护理经验,产妇及家属的个体需求相结合,制订护理计划。具体是:①按当天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和麻醉师的交班,改变禁食禁饮的传统医嘱模式。提出麻醉清醒后(术后6~8 h)可饮用清亮液体,量为平日进食量的50%~60%。因口服液体可刺激胃液排空,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因为剖宫产不是胃肠手术)。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纠正医务人员对术后禁食禁饮时间越长越好的误区。③调整产妇和家属的心态,准备好清亮液体,同时医护之间的配合,认真观察并监督患者的病情与进食后的情况,及时给予产妇进食进饮,保证进食进饮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剖宫产术后产妇舒适度明显好转,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的核心就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在最好的科学证据对患者实施护理,通过循证护理,提高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水平。学会用更多、更有效、更科学的证据指导护理实践,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如产后乳汁多、切口愈合良好、节约了患者的费用等。
3.1 转变了护理观念 循证护理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护理工作中的常规及理论,强调护理服务应建立在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以找到最佳的护理措施。
3.2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循证护理要求护士必须有熟练的临床业务技能、护理科研及评价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学习知识和理论。
3.3 密切了护患关系 通过了运用循证护理,护士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使护患关系更加融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