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45例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706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灼口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 经过4周治疗,灼痛、奇痒、味觉改变等症状消失21例;明显减轻17例;症状未见明显改善7例。结论 对灼口综合征病病发原因的研究,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有:口腔内环境因素引起、症状部位的口腔黏膜微循环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理因素引起以及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引起。
【关键词】
灼口综合征;黏膜疾病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舌痛症(glossodynia)。该病具有症状与体征不协调、症状变化有特殊的规律和节律、病程呈慢性迁延状态及无特征的组织病理变化等特征。目前,对BMS的治疗是从其可能发病因素入手的。有学者指出,BMS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找到其发病因素,因此,BMS治疗方案的第一步就是寻找可能的发病因素。
1 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就诊灼口综合征患者45例,其中男11例,女34例,年龄28~63岁,平均49.3岁。按年龄分为A组(28~45岁)和B组(46~63岁)。诊断标准:①舌部、上腭(中1/3多见)、附着龈等处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或奇痒,伴有舌的感觉和味觉异常或局部麻木等症状;②疼痛部位的口腔黏膜无明显病理改变[1]。用温水漱口后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舌面、舌尖、舌腹及口腔黏膜等,排除黏膜器质性病变,血常规检查正常。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2.1 治疗方法
2.1.1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拔除残根、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伴霉菌感染者局部涂抹制霉菌素甘油。避免可能的致敏食物:食品中的矫味剂、染色剂或防腐剂,如苯甲酸,丙烯乙二醇,薄荷醇、薄荷油等。去除可疑的局部致敏因素:怀疑对汞合金、铬、镍或丙烯酸树脂过敏的患者,可行斑帖实验确诊,并换用其他材料充填或修复。戒除不良舌习惯,如对镜观舌,舌反复顶上腭或下前牙,咬舌等[2]。
2.1.2 全身用药,复合维生素、谷维素、维生素E、葡萄糖酸锌,每天口服,4周为1个疗程,伴睡眠障碍者给安神补心胶囊。注意可能致病的全身用药:抗迷走神经、抗组胺、镇痛、催眠、降血压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血管紧缩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导致口干。尽可能停用或换用其他具有相同疗效而副作用较小的药,或减少剂量。主药推荐方案:①谷核E方案:即谷维素(10 mg 3次/d)核黄素(10 mg 3次/d)维生素E(100 mg 1次/d)联合治疗方案,一个月为一疗程。该方案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均可使用;②局部封闭治疗:采用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0.5 mg+2%利多卡因2~3 ml行主诉部位相关神经封闭,间隔1日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连续2~3疗程,疗效较佳。该方案针对病程长,疼痛位于舌部或腭部,或有明显局部创伤史者适用。但若患者年龄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不宜使用。局部封闭10次以上无明显效果者,换用其他方法[3];③激素替代疗法:更年期过程中,部分女性患者由于内分泌平衡失调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出一系列症候群,在口腔表现为烧灼样疼痛、口干、味觉改变等。若无全身禁忌证,可试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如己烯雌酚0.25~0.5 mg/d,症状缓解后0.125 mg/d,每晚一次,连服21 d后,停药7 d。可持续使用3个月。也可在妇科医生指导下服用尼尔雌醇及黄体酮;④精神类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具有抗血清素及抗去甲肾上腺素双重作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或多虑平(doxepin)临床效果最佳。Ship等[4]认为,其缓解疼痛效果与抗抑郁作用无关,用在无抑郁的患者也同样有效。对于无抑郁的患者初始计量宜小;而对于抑郁患者要用抗抑郁剂量。常见副作用为抗迷走神经作用如口干、便秘、视物不清及尿潴留,尤其是心脏病患者,会有体位性低血压、严重心律不齐等心血管反应。
2.2 结果 经上述治疗4周后,灼痛、奇痒、味觉改变等症状消失21例;明显减轻17例;症状未见明显改善7例。
3 讨论
3.1 对灼口综合征病因学的研究,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有 ①口腔内环境因素:残根,残冠及不良修复体的存在,唾液流量的减少,唾液成分和性能的改变,口腔内菌群失调,霉菌感染;②有症状部位的口腔黏膜微循环障碍,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在这种缺氧的状态下,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代谢产物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堆积,通过植物神经传入大脑,产生痛觉;③B族维生素、维生素E、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而这些物质在维持口腔黏膜正常增殖和结构完整中有重要作用;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灼口综合征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高于正常,这样易导致交感和副交感中枢之间相互拮抗,互相协调的关系失去平衡,出现相应的生理活动的改变,进而出现口腔黏膜的不适感[5];⑤内分泌紊乱,尤以更年期女性表现明显,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黏膜角化程度下降,黏膜变薄,口腔黏膜抗磨擦能力下降,正常口腔活动即可形成伤害性刺激;⑥心理因素是灼口综合征病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Lamb等研究发现大约60%的灼口综合征患者存在心理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大约50%以上的患者存在人格障碍,多为强迫型人格,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过于追求完美,缺乏愉快感和满足感,精神上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⑦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如糖尿病和口干综合征患者可伴有口腔黏膜不适。对于45岁以上的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应考虑雌激素替代疗法;年龄偏大的患者局部微循环欠佳,可考虑用中药行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口干综合征患者的干燥症状。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