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与婴儿缺铁性贫血关系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177KB,1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自门诊就诊的396名6个月婴儿为分析对象,按照贫血的分类标准,将患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患儿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结果 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是20.3%,人工喂养贫血的发生率是42.99%。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母乳喂养贫血的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因此要提倡母乳喂养。
【关键词】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缺铁性贫血;发病率
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缺铁性贫血则可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而早期发现贫血,早期给予治疗,则可促进婴儿的身心发育,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血红蛋白的影响,对396名婴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06年出生的正常足月产婴儿396名,其中母乳喂养289名,人工喂养107名,满4月龄时进行辅食添加,添加原则均按《儿童保健学》按月龄统一指导实施。满6月龄采末梢血化验血红蛋白。
1.2 方法 使用姜堰市新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XK2血红蛋白仪,采用国际通用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1.3 诊断标准 贫血是指末梢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正常值,在6个月至6岁者血红蛋白低于110 g/L[1]即Hb≤110 g/L诊断为贫血。
2 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贫血患病率结果 表1。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4月龄后在相同添加辅食条件下,母乳喂养可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3 讨论
母乳中蛋白质总量虽比牛乳少,但其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35%),易消化吸收。而牛乳所含蛋白质80%为酪蛋白,形成不易消化的乳凝块,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牛乳的4倍,而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母乳与牛乳含铁量均≤2 mg/L,但母乳中铁吸收率高达50%,牛乳仅10%[2],故母乳喂养婴儿极少患缺铁性贫血,而人工喂养儿极易发生。
因足月儿自母体获得的铁约可供4个月之用,因此,满4个月婴儿均应添加辅食。添加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可促进铁的吸收,因维生素C能使Fe3+变成Fe2+,从而被人体吸收利用。为保证食物中有足够的含铁量及良好的铁吸收率,在婴儿满4月龄后就要按时添加辅食,同时,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参 考 文 献
[1] 王泰狄.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0.
[2] 王泰狄.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7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