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捆扎和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703KB,2页)。
【摘要】 目的 比较钢丝捆扎和微型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64例71处掌指骨骨折,其中A组28例31处采用钢丝捆扎内固定;B组36例40处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分别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A组TAFS评分优良率为96.77%;B组9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损伤部位不同的掌指骨骨折应分别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掌指骨干稳定性患者可以选择钢丝捆扎内固定,其他类型的骨折可选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内固定; 钢线捆扎; 微型钢板
手外伤致掌指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约占手外伤的25%[1]。应用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因不足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限制了患者早期恢复锻炼,易造成骨折缩短、旋转畸形,直接影响患者手功能的恢复。近年来,作者采用钢丝捆扎、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掌指骨骨折64例,以期为掌指骨骨折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措施,通过术后随访,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钢丝捆扎内固定组(A组):共28例31处掌指骨干骨折,男23例25处,女5例6处,年龄23~50岁,平均(28.6±4.2)岁。其中掌骨干骨折21例23处,指骨干骨折7例8处,开放性骨折25例27处,闭合性骨折3例4处;伴有肌腱、神经、血管损伤10例。微型钢板内固定组(B组):共36例40处,男28例30处, 女8例10处,年龄19~52岁,平均(26.4±5.1)岁。其中掌骨骨折27例29处,指骨骨折9例11处,其中开放性骨折32例35处,闭合性骨折4例5处,伴肌腱、神经、血管损伤6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均在臂丛麻醉及气囊止血带下进行。闭合性骨折取背侧方、弧形切口或纵型切口。开放性骨折患者先彻底清创,而后自原伤口进入,术中尽量保护骨膜、伸肌腱、腱周组织等。A组复位后用细克氏针于骨折远、近端各钻一横孔,穿入细钢丝环扎固定[2]。B组据骨折部位采用“L”型、“T”或直钢板固定骨折,钢板置于掌指骨背侧或侧方,以专用钻头钻孔,丝锥攻丝后,拧入微型螺钉,松懈或修复腱周组织,避免伸指肌卡压,肌腱断裂均一期修复。术后两组均石膏固定2周。3 d后做各关节主、被动活动,5~7周转入全面功能训练。
1.3 功能评价 按TAFS[3]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优:掌指关节至指间关节主动伸曲度>220°;良:掌指关节至指间关节主动伸曲度180°~220°;差:掌指关节至指间关节主动伸曲度<18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2个月。A组患者术后感染1例,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4.62±3.5)周(2~9)周。B组术后感染4例,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5.27±4.16)周(4~26)周。A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伤口感染率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掌指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石膏及支架外固定等。从以往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这些方法均不能保证骨折部位的充分稳定,易出现旋转成角而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并且患者不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容易发生关节周围粘连和关节僵硬,影响手部功能的恢复。在以往研究中通过对微型钢板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显示微型钢板较其他方法有明显的优势[1,4]。作者通过比较钢丝捆扎和微型钢板两种治疗方法,显示钢丝捆扎在稳定性掌指骨骨干骨折中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横断或短斜型掌、指骨干骨折,钢丝捆扎能得到较好的疗效。对于掌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钢丝捆扎内固定所需器械及材料普通,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价格低廉,固定牢固可靠,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钢丝捆扎可达到牢固固定的目的[5],在本组病例应用钢丝捆扎治疗28例31处骨折中均未见固定松动现象。微型钢板内固定适应症广,可适合各种类型的掌指骨骨折,固定牢固,能防止旋转、短缩、成角等各种移位,达到满意的固定效果,且易于术后康复和护理。
因此,作者认为,对于掌指骨骨折的患者,针对患者不同的损伤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掌指骨骨干骨折的患者,选择钢丝捆扎内固定,不仅可以节约患者的医疗费用,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尽量选择微型钢板内固定,部分患者固定不牢靠者,可配合钢丝协助固定,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