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肠胃 > 半夏泻心汤
编号:11989516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痊愈2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诸药合用,具有健胃止呕、抗菌消炎、解痉止痛、收敛强壮等功效。通过临床观察,本方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其疗效确切,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消化性溃疡;疗效

    而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等范畴,是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与胃液中酸性成分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的慢性溃疡,属临床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病程长、易复发,且常伴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半夏泻心汤方出《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少阳病误下后,证见心下痞满、呕而肠鸣的病证。近年来本院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多有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病史,伴有嗳气、泛酸症状,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排除恶性溃疡及合并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有胃部手术史者,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在用药前2周均未服用其他抗消化性溃疡药物。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6~56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溃疡4例,复合性溃疡1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5~55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7例,胃溃疡5例,复合性溃疡1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辨证分型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4型:脾胃虚寒型:症见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空腹尤甚,得食则减,遇劳则发,伴神疲乏力,肢末欠温,大便多溏,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温热蕴脾型:胃脘胀痛且有灼热感,口干口粘,吞酸嘈杂,痞满纳呆,便粘难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胃郁滞型:症见胃脘痞满,疼痛或攻窜胁背,暖气频作,吐酸,易怒喜太息,遇情志不舒加剧,舌苔薄白,脉弦;胃阴不足型:症见胃脘隐痛或灼痛,心中烦热,食少口干.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1.3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治疗,注意饮食,忌烟、辛辣。对照组根据病情和耐药情况,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口服,共4周。奥美拉唑在清晨和睡前空腹服用,其余药物均为餐后服用。治疗组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5 g,黄芩10 g,黄连8 g,干姜8 g,三七粉(分吞)6 g,海螵蛸粉(分吞)10 g,党参10 g,炙甘草10 g,大枣6枚,砂仁6 g。脾胃虚寒型加高良姜10 g、香附10 g,肝胃郁滞型加柴胡10 g,枳壳10 g,胃阴亏虚型加沙参15 g、麦冬10 g、玉竹10 g,湿热蕴脾型加苍术10 g、薏苡仁15 g、厚朴10 g,伴出血加炒白芨15 g、乌贼骨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温服,4周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见溃疡愈合,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检查见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见溃疡面缩小不及50%。

    2.2 结果 治疗组痊愈2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经统计学处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以青壮年发病者最多,现代医学认为,胃酸过高、黏膜保护减弱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产生溃疡病的最主要因素。西医主要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此病。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等致脾胃受损,肝胃不和,日久胃络痹阻,气滞血瘀,常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兼湿热交阻或胃阴不足等证型,特征是痛、胀、闷、滞。本病的病位在胃,病机却与肝脾等有密切关系。胃乃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脾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生化有源,出入有序,血脉通畅。而脾胃升降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条达,肝气疏泄正常,则脾之清阳得升,胃之浊阴得降。治疗当调解脾胃,调节脾胃升降功能;辅以理气、活血化瘀等法。

    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具有清上温下、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功能,方中半夏、干姜降逆和胃,开结散寒,燥湿降满;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党参、大枣温补中焦,益气补虚;白芨消炎收敛,保护内脏黏膜。诸药相伍,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气和中,可使邪去正复,气得升降。据现代药理研究,半夏泻心汤有抗消化道黏膜炎症、抗消化性溃疡、调节胃肠动力等作用;黄芩、黄连对HP有杀灭作用;党参、三七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作用。诸药合用,具有健胃止呕、抗菌消炎、解痉止痛、收敛强壮等功效。通过观察,本方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其疗效确切,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寿山.中医消化病症治准绳.中国中医学出版社,1999:282.

    [2] 祝捷.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35.

    [3] 王娟.四逆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探讨.江苏中医药,2006,27(11):56., 百拇医药(王培香)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肠胃 > 半夏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