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的心理研究及心理护理分析
心理护理是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急诊患者由于发病急、变化快,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急诊患者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加上抢救时的各种监护仪器发出的声音,极易加重病情,影响抢救效果和愈合。因此,作为急诊护士,不但应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就诊时有安全感,增加满意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2]。
1 急诊患者的突出心理状态
1.1 恐惧心理 在临床中的100%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多数患者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护理。对入院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缺乏知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