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同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及并发症护理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4583KB,3页)。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了解两种途径的优缺点及术后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在我科75例经桡动脉和12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总结两种途径介入术后护理特点。结果 桡动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可减少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可取代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
【关键词】 桡动脉;股动脉;冠脉介入术;并发症
由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等弊端,使近几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成为焦点。本文通过对两种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进行对比与研究,旨在了解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更舒适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脉介入术的19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路径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桡动脉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41~87岁,平均(64±4.3)岁】,股动脉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42~84岁,平均(66±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术者、鞘管和导管型号、出凝血时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均使用普通肝素抗凝。
1.2 方法 桡动脉组术前常规行Allen’s试验,阳性者方可行桡动脉途径[1]。桡动脉组在桡骨茎突上1.5~2.0 cm动脉搏动明显处穿刺,股动脉组在腹股沟横纹中段股动脉搏动明显处穿刺,注意避开股静脉。两组患者均由已熟练掌握经股动脉及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术者完成。
桡动脉组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即拔出鞘管,用弹力绷带呈环形加压包扎切口,嘱患者不要紧握拳头,不要做支撑动作,腕部制动2~3 h,手指可稍活动,以免出现手指酸胀、麻木,每2 h放松包扎5~10 min,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及手掌、甲床颜色、皮肤温度,同时观察穿刺加压包扎处远端是否出现肿胀,如果6 h后切口处无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可去除弹力绷带及敷料,以无菌纱布覆盖。
股动脉组患者在拔出鞘管时按压股动脉15 min左右,然后用多层无菌纱布重叠放置于穿刺处,再用弹力绷带交叉固定,砂袋压迫8 h,此时间段内需要护士每15~30 min巡视1次,密切观察有无出血,下肢及足部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嘱患者不要弯曲术肢,自然放松保持伸直,制动24 h。
2 心理护理
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术后继续治疗与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说明术后存在的危险性。嘱患者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观察穿刺点局部情况,尽可能让患者在术后监护期间感觉安全、亲切,减轻其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避免因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率加快,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同时,术后应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床上排尿的紧张心理,创造利于患者小便的隐蔽环境和体位[2]。
3 并发症的比较和护理特点
3.1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见表1)。
表1组别例数血管并发症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
桡动脉组75例2例1例1例0例
股动脉组120例15例13例10例15例
χ212.48114.729.4116.85
P值<0.0<0.01<0.01<0.01
注: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2 并发症护理特点
3.2.1 血管并发症 目前常见血管并发症为皮下血肿[3]和假性动脉瘤[4,5],冠脉介入术后每2~4 h观察敷料有无血液外渗,同时触摸穿刺点处有无肿胀,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因介入术中及术后往往大剂量应用肝素,目的是有助于减少介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但肝素的应用阻碍血管穿刺点的止血,导致血管壁不能封闭穿刺部位,增加皮下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因此对术程较长,使用过量肝素的患者,术后应延长压迫及观察时间。目前认为假性动脉瘤形成多因为在压迫动脉时,动脉受力不均匀,造成动脉夹层形成,这时候往往在穿刺处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局部皮下小血肿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可自行吸收。血肿较大而无血管杂音者,重新加压包扎24~48 h,股动脉穿刺组应沙袋压迫8 h。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假性动脉瘤,这时应按压动脉至血管杂音消失为止,如血管杂音一直存在,应请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
本研究发现桡动脉组发生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0例,股动脉组中发生血肿11例,假性动脉瘤4例,全部经上述方法处理后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均消失,这需要护士在冠脉介入术后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穿刺点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汇报给医生,及时处理。
3.2.2 胃肠道反应 股动脉组有13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考虑为部分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术肢制动,绝对卧床24 h,胃肠蠕动缓慢引起,也可能为部分患者对造影剂的反映[6]。桡动脉组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是因为术中时间长,患者术肢出现疼痛,应用吗啡所引起的胃部不适。
3.2.3 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 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是目前介入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拔出动脉鞘管时按压、疼痛、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刺激了血管迷走神经,导致心率、血压下降,导致血管迷走反射发生。本研究中75例桡动脉组1例及120例股动脉组患者10例拔管时发生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当时立即予以中流量吸氧,遵医嘱迅速静脉输入平衡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并静脉注射阿托品1~2 mg,1~2 min内心率无增加、血压无回升时,追加阿托品2 mg及多巴胺100~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直至心率、血压稳定。因此,为预防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拔管前应提前建立静脉液路,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急救药品,拔管后弹力绷带包扎适度,及时去除沙袋,同时加强拔管期间的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术前术后应做好心理指导,可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降低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的发生率[7,8]。
3.2.4 尿潴留 尿潴留是目前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认为其原因多为精神心理因素,因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需绝对卧床24 h,术侧肢体不能弯曲,大小便均在床上进行,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而造成排尿困难。同时长时间绝对卧床,造成患者的腰部酸困不适,术侧下肢麻木,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情绪,使膀胱过度充盈降低了膀胱的紧张度和感受性,使膀胱排尿反射消失而出现排尿困难。如果老年男性患者,原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术后极易发生排尿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做应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顾虑,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数次的床上排便训练,避免术后尿潴留发生[9]。本研究中股动脉组中有15例出现尿潴留,13例患者经膀胱区按摩、热敷、听流水声,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无效者给予留置导尿管。
4 讨论
与股动脉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58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