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6795
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Ⅲ期伴高血压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附80例临床观察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陈志学
第1页

    参见附件(2819KB,2页)。

     【摘要】 目的 对80例糖尿病肾病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干预,并与使用硝苯地平地平的40例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了解其对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有非常显著下降;而对照组hsCRP无明显变化,24 h尿微量白蛋白反而有显著升高。结论 长期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有非常显著下降,进而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显示其明显优于钙拮抗剂(CCB)硝苯地平对照组。

    心、脑、肾均是糖尿病(DM)病理发展过程中易于受累的重要器官,微量白蛋白尿是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程度的指标。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高血糖、高脂血症、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代谢综合征息息相关,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心脑肾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如何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有效地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损害,防止疾病进行性恶化,是摆在内科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作者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80例糖尿病肾病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长期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并与硝苯地平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本院门诊和住院的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病患者、无肾功能明显损害、能坚持治疗一年以上、各项资料完整的80例进入研究。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参照第6版内科学教材[1],,在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发热等情况下,据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 mg/24 h)为Ⅲ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发热、感染、继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其他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风湿性疾病、肿瘤、骨纤维化等,女性在非妊娠期且无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史等。

    1.2 方法

    对进入研究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6.53±12.34)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6.92±12.68)岁;两组均测定血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24 h尿微量白蛋白(mg)、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其中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仪、24 h尿微量白蛋白使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药盒,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采用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高敏CRP专用检测试剂盒进行hsCRP的检测,方法运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如表中所见: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CRP、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等在治疗前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半年后对上述指标进行复查。

    1.3 给药方法

    治疗组服用依那普利10 mg,2次/d,合用双氢氯塞嗪0.125 mg 1次/d;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片10 mg,3次/d,合用双氢氯塞嗪0.125 mg 1次/d。半年后复查上述指标,使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同时详细记录相关副作用。所有数据均在SPSS 12.0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x±s)

    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收缩压(mmHg)152.27±16.39*146.89±16.52*152.34±17.11*146.01±16.28*

    舒张压(mmHg)98.34±16.85*89.37±15.99*98.28±16.1289.79±15.15*

    LDL(mmol/L)3.23±1.023.24±1.133.20±1.113.23±1.16

    HDL(mmol/L)1.59±0.281.60±0.451.58±0.271.59±0.29

    血糖(mmol/L)9.37+3.73 8.92 ±3.479.24±3.71 8.89±2.33

    24 h尿蛋白139.37±15.73**93.02±14.56**138.79+15.67** 199.39±16.29**

    hsCRP(umol/L)5.27±4.75** 3.23±2.67**5.18±4.795.20±4.73

    BUN(mmol/L)5.17±0.98 5.17±0.795.28±0.895.21±0.96

    Cr(umol/L)90.84±16.8589.96±19.8592.17±20.3693.41±20.85

    注:*P<0.05,**P<0.01余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糖、LDL、

    作者单位:646200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内科

    HDL,BUN,CR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 hsCRP无明显变化, 24 h尿微量白蛋白反而有显著升高(P<0.01)。

    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微咳嗽,能耐受;对照组未发现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其病理改变是以肾小球基底膜进行性增厚,导致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发展成为持续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压升高[3]。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炎性因子可以通过干扰胰岛素作用途径,导致组织和器官对胰岛素的不敏感(IR),其体内不同的毒性代谢物质刺激氧自由基生成,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和高血压、高脂血症一起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功能障碍,最终使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受损。RAAS是体内重要的血压调控系统,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关系密切: RAAS致肾小球受损的主要机制有:(1)AngⅡ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中小动脉平滑肌层增厚,管腔狭窄,壁腔比增大;(2)AngⅡ可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3)损伤内皮受损,NO不足,肾小球受损。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能刺激平滑肌细胞表达IL6和COX2,并可诱导多种细胞表达IL6、MCP1、VCAM1,使CRP升高,单核巨嗜细胞粘附聚集,加重血管内膜炎症,使肾功能进一步受损[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