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6751
不同按压方法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郭艳 周红芳 屈云兰
第1页

    参见附件(2670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至12月输液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40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按《基础护理》拔针法;新法组采用新的拔针法。结果 新法组拔针后出现皮下瘀血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实施新方法可以减少皮下瘀血,提高护理满意度。 

    【关键词】 脑血管病;老年患者;静脉疗法;护理研究

    

    随着人类寿命和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由其引起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之高,严重地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静脉输液是脑血管病患者主要给药途径之一,而且其治疗时间长,用药种类多,需要反复静脉穿刺,势必会引起静脉穿刺和治疗部位的疼痛,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穿刺后拔针方式不当可导致患者皮下淤斑、疼痛甚或是静脉损伤,影响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不适。为减轻患者损伤,笔者就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止血方式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12月本院神经内科输液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30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组:常规组200例采用传统拔针法;新法组200例采用新方法。两组患者年龄60~85平均(72.5±4.7)岁,其中因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者190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者2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病变类型进行均衡配比,以保证组间基本一致。有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影响结果判断疾病的患者不纳入研究。均选取患者两手背部的静脉网和前臂的贵要静脉。

    1.2 方法 常规组:按常规拔针方法[1],静脉输液完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片刻。新法组:①材料:胶布及棉签。胶布利用患者本人刚用过的一次性灭菌输液贴(三块装,包括两块胶布和一块较大含无菌纱布的胶布),在拔针时,慢慢撕开,拉平直后,将其一端粘在患者另一肢体上备用;棉签选用约3 cm长的消毒棉签;②方法:拔针后用备好的消毒棉签顺着血管方向按压,按压力度要达到能止血,然后用刚才的备用胶布,在棉签上下两头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再用带消毒纱布的胶布在其上面自左至右压紧胶布。嘱咐患者输液肢体不要用力,持续0.5 h后去除胶布[2]。

    1.3 观察方法 两组均在拔除静脉针30 min后观察结果,观察有无针口渗血、皮下血肿、皮下瘀血。

    1.4 评价标准 出现针口流血及皮下瘀血者为无效,无针口渗血及皮下瘀血者为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输液患者拔针后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法组有效188例,无效12例,常规组有效108例,无效92例,新法组效果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度(例)

    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χ2值P值

    新法组20018812174.024<0.01

    常规组20010892

    3 讨论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静脉液体治疗是急性期和后期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尤其是患侧肢体,局部血液循环常常受到一定影响,加上老年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的关系,静脉穿刺后发生皮下瘀血率较高,而且局部肿胀亦较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有时还可能因此而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应当预以重视。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几乎半数患者出现针口渗血、皮下瘀血或血肿;新法组,仅12例患者出现上述现象,而且均较常规组为轻,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新按压方法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与针口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用药等对其均有影响。本文观察发现,年龄越大其出现上述现象者多;应用抗凝血药物者上述现象发生者多。此外。局部按压面积和压力也是影响针口出血、皮下瘀血的重要原因,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皮下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动一段距离后方进入血管,这样就会使表皮的穿刺部位与进入血管壁的实际部位出现一些偏差,产生位移效应,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且皮肤脂肪层的厚度和进针角度会影响二者的关系[3],这对准确判断按压部位有一定影响,势必会影响按压效果。传统按压法是在皮肤穿刺点上进行按压,而对血管壁的入针点注意不够,只用单根棉筌进行按压,按压面积少,力度不均且力度不够大,其止血效果不太理想。新方法使用较大面积一次性灭菌输液贴,不仅按压面积明显增加,范围已完全包括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而且按压力度大,均匀一致,因此能有效地减少皮下瘀血和出血的发生[4]。传统法患者任意放置其肢体,输液侧上肢穿刺部位的安放位置一般都低于心脏,影响肢体的静脉回流,容易导致针眼出血,发生皮下瘀血。新方法按压要求患者在按压同时避免肢体活动,略抬肢体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从而有效地减轻出血、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此外,按压时间长短是影响按压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方法只要求患者按压针眼片刻,因时间到底多长不好掌握。按压时间不足势必会增加针口出血的发生,增加皮下瘀血的机会。本次观察发现,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新方法,按压时间愈短,针口出血或皮下瘀血发生率愈高,说明制定有效的按压时间是必要。

    参 考 文 献

    [1] 刘滨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