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术后患者留置镇痛泵发生尿潴留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第1页 |
参见附件(287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留置镇痛泵的尿潴留情况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将82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分别于术后43 h拔除镇痛泵和术后48 h拔除导尿管。对照组41例,于术后48 h同时拔除镇痛泵和导尿管。对比两组尿潴留及经护理后重新留置导尿管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拔除导尿管后5 h内能自解小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新留置导尿管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拔除镇痛泵5 h后再拔除导尿管,可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关键词】 镇痛泵;腹式全子宫切除;尿潴留
随着患者对术后舒适度要求的增高,镇痛泵逐渐被广大患者所采纳。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将药液按设定速度输入,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用药量少且能维持准确稳定的血药浓度[1]。但有研究认为镇痛过程中,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患者术后处于相对无痛期、静卧睡眠时间较长,膀胱功能的恢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尿潴留[2]。我们对此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年龄37~55岁,平均42岁,术后都留置镇痛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1例,分别于术后43 h取镇痛泵和术后48 h拔除导尿管。对照组41例,于术后48 h同时拔除镇痛泵和导尿管。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其中硬膜外镇痛者,通过镇痛泵给予吗啡6 mg,欧贝8 mg,芬太尼0.2 mg,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按2 ml/h持续给药,每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开启镇痛泵,镇痛药物可以维持72 h。比较两组术后拔除导尿管第一次自解小便和重新留置尿管情况。若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5 h以上仍然不能自解小便,加强排便护理:在患者体力和病情容许的情况下,扶患者坐起在床边或是到卫生间排小便,可加按摩、热敷膀胱、听流水声、温水冲洗尿道口、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 mg等处理,假如1 h后仍不能自解小便者视尿潴留,予以导尿并重新留置尿管。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拔除导尿管后第一次自解小便情况比较,实验组5 h内自解小便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拔除导尿管后第一次自解小便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自然排尿尿潴留
实验组4139(95.12)2(4.88)
对照组4135(85.36)6(14.63)
3 讨论
3.1 术后镇痛泵与尿潴留 尿潴留本是盆腔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尿路感染,故应加强护理。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需下推膀胱,对膀胱功能产生影响,故此类手术患者留置尿管要达48 h才拔除导尿管。而手术中多采取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会使排尿反射受到抑制;患者术后处于相对无痛期,静卧睡眠时间较长,对膀胱功能的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本研究实验组结果表明5 h内可以自解小便的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证实镇痛泵中的药物对膀胱功能有一定影响。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相连接,镇痛泵中的药物会持续作用脊髓神经,进一步影响膀胱功能。镇痛泵麻醉性止痛剂具有镇痛、镇静、兴奋平滑肌等作用,可提高括约肌的张力,增强非推进型节律性收缩,明显减弱推进型节律性蠕动,减低了膀胱膨胀感和膀胱平滑肌功能[4],易发生尿潴留。拔除镇痛泵后5 h后拔除导尿管,使镇痛药物在体内有所代谢,停止药物的供给并使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轻药物对膀胱功能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3.2 尿潴留的处理 重新留置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因此对于拔除尿管后的患者应加强护理,诱导自主解小便。处理时应先安定患者情绪,焦虑、紧张更会加重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5];在取得患者合作,增加患者自行排尿信心的前提下,如无禁忌,可协助患者坐于床沿或立起排尿,督促练习,也可请家属配合共同努力。遇尿潴留时可指导患者放松,给患者按摩、听流水声、热敷、冲洗尿道口、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 mg等,各种诱导排尿失败后,应在严格无菌技术下进行导尿。若导出尿液500 ml,应予以留置导尿管1~2 d,有利于膀胱壁括约肌恢复。可于留置导尿管第2天定时开放尿管,每3 h或患者自觉有尿意开放尿管,以锻练括约肌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俞士卉.腹部手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效果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