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6845
肌间沟臂丛\颈丛\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上段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李国臻
第1页

    参见附件(2782KB,2页)。

     【摘要】 目的 评价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上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对32例拟行肱骨上段手术的患者实施阻滞麻醉,观察镇痛及阻滞效果,起效时间及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血管刺伤和血肿、高位全脊麻、喉返神经阻滞、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8.0±3.5)min,神经阻滞效果评级达Ⅰ级的29例,占90.6%,Ⅱ级2例,占6.3%,Ⅲ级1例,占3.1%,Ⅳ级0例,有2例误穿血管,但无血肿,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高位全脊麻,喉返神经阻滞,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等并发症。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 颈丛; 肋间臂神经

    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在临床麻醉中,肱骨上段手术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往往会出现阻滞不全,术中需要加用静脉复合麻醉或局麻或更改麻醉方式才能完成手术,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上段手术更优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自愿接受神经阻滞,拟行肱骨上段手术的患者32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体重49~72 kg,男17例,女1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禁食8 h,禁饮4 h,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麻醉用药为:1%利多卡因20 ml+0.33%罗哌卡因20 ml。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h),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头转向对侧,先用左手示指摸到斜角肌三角,在环状软骨水平线与肌间沟相交处,为肌间沟阻滞的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略向足侧进针,直至出现上肢异感或触及颈椎横突为止,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10 ml+0.33%罗哌卡因10 ml,然后,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的肌间沟平第4颈椎处,即为颈丛阻滞的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再稍向后下,有异感或触及横突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7.5 ml+0.33%罗哌卡因7.5 ml,再将阻滞侧上肢外展90°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在腋窝摸到腋动脉搏动最高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在腋动脉下方,垂直进针直达腋窝下缘皮下,回抽无血即注入1%利多卡因2.5 ml+0.33%罗哌卡因2.5 ml,即可阻滞肋间臂神经。

    1.3 观察指标

    1.3.1 镇痛效果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法。分别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VAS值。

    1.3.2 起效时间 指给药后至患肢出现麻木感,针刺术野疼痛程度发生改变的时间。

    1.3.3 神经阻滞效果分级 I级,阻滞范围完善,患者无痛,肌松满意;II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患者有疼痛,但VAS评≤3分;III级,阻滞范围不完善,肌松效果较差,疼痛较明显,VAS评分>3分,但≤7分,患者有痛苦表情,甚至呻吟;IV级,阻滞失败,患者剧烈疼痛,VAS评分>7分,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1.3.4 并发症 观察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血管刺伤和血肿,高位全脊麻,喉返神经阻滞,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手术时间为(121.0±32.5)min,阻滞起效时间为(8.0±3.5)min。

    2.2 不同时间段的神经阻滞效果分级 神经阻滞效果评级达I级的29例,占90.6%,II级2例,占6.3%,III级1例,占3.1%和IV级0例,占0%。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有2例出现误穿血管,但无血肿,无1例出现中毒反应、神经损伤、高位全脊麻、喉返神经阻滞、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等并发症。

    3 讨论

    神经阻滞具有安全经济患者舒适不影响自主功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颈丛由C1~4脊神经前支组成,向下延伸到胸锁乳突肌的和中斜角肌的前面,与神经根连续,臂神经丛由C5~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部分个体有少部分C4及T2脊神经前支发出的小分支参与[1]。支配上肢皮肤的神经来自颈部C3~8及胸部T1~2脊神经[2],而支配肱骨上段皮肤的神经来自C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8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