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1080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6期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分析

     【摘要】 目的 检测14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FIB含量均采用凝固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原因之一,患者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所以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硬化;凝血;纤溶系统

    在凝血机制中,肝脏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合成除组织因子和Ca2+以外的所有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并能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的溶解物与抗纤溶物质,在凝血、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中起调节作用。肝硬化是指肝病造成的广泛的肝实质细胞的破坏和再生及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导致肝小叶实质结构和血管床的异常重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出血倾向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重症肝病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凝血功能检测是常用的一组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通过检测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患者肝脏的功能状态。现将我院140例肝硬化患者及100例健康人PT、APTT、FIB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仪器为BE公司半自动血凝仪,所有试剂均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1.2 对象 肝硬化患者14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确诊,病理组织学证实。对照组为门诊正常体检的健康者100例,均无心、肝、肾及其他疾病。

    1.3 方法 采静脉血2.7 ml迅速加入0.3 ml的109 mmo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试管里,充分混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备用。严格按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检测在2 h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硬化组PT、APTT、FIB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见表1。

    3 讨论

    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场所,并能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的溶解物与抗纤溶物质,在凝血、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中起调节作用,肝功能受损可表现为多种凝血功能缺陷[1]。当肝硬化时,凝血因子合成越少,从而使凝血因子的水平迅速降低。如表所示,肝硬化时PT、APT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细胞严重损害后及门脉高压症等原因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导致多种凝血因子的缺乏[2]。同时肝硬化时肝素酶合成障碍,肝素灭活能力下降,血浆中肝素含量升高,也会导致PT、APTT延长,FIB含量减少。PT不仅是单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实验指标,也是反映肝脏合成储备病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PT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延长,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PT延长最为明显,表示肝细胞受损严重。APTT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缺乏较敏感,肝脏受损时95.4%的患者APTT延长,随着病情加重,APTT显著延长[3]。FIB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机体出血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具有增强细胞间的桥联力和减少细胞表面负电荷作用,同时合成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肝硬化患者处于一个低凝状态,纤溶系统受损,有出血倾向,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对有出血性危险的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治疗抢救有重要意义。因此,检测PT、APTT、FIB对肝硬变的诊断病程进展及预后都是一个良好的指标,不仅有助于肝硬化合并出血的诊治,还可以较全面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的减少程度,可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对监测患者出血倾向及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价值,对患者预后判断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Benntt and plum.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zoth edition. Philadelphia:W.B.Saunders,1996,6:37.

    [2] 储海燕,王鸿利.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血栓与止血杂志,2001,7(2):62-63.

    [3] 伍孟超.肝胆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77. (王颖 徐明 任长东 丛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