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098063
ELISA“花板”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于1971年分别由瑞典学者和荷兰学者报道,开创了运用酶标记免疫技术进行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测定的实验方法。其原理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抗体的酶标记。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由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该实验因其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操作较简单,可大批量操作而广泛应用于多种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工作中。然而,“花板”现象的出现,往往会给实验者判读结果带来麻烦。所谓“花板”,就是空白、阴性、阳性对照及室内质控孔结果正常,而标本孔的OD值却偏高,弱阳性结果较多。笔者对“花板”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花板原因大多在样品,解决办法主要在洗涤,孵育和显色过程也会导致。

    1 花板原因大多在样品

    所谓“花板”,就是空白、阴阳性对照及室内质控孔结果正常,而标本孔的OD值却偏高。之所以空白、对照及质控结果正常而标本孔异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