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9808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党卫红
第1页

    参见附件(2414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及性质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可能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 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选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9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1周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2.92%,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28.89%,两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7.9%,非梗死侧检出率26.9%,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均密切相关。对高危人群,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人体动脉硬化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之一,在高危人群中早期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检查,并探讨他们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因脑梗死住院的患者96例做为观察组,其中男60例,女36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85岁,平均(62.6±7.3)岁,患者的脑梗死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1]。并经脑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依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29例,中型44例,重型23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男63例,女27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1岁,平均(61.6±7.6)岁;两组均排除心血管系统疾病或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使用北京欧瑞瑞鑫科技发展公司的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双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分支进行探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类型,所有检查在患者入院后一周内完成。

    1.3 检查项目 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依据智光[2]诊断标准: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为无斑块,IMT>1.2 mm为斑块形成;②颈动脉斑块从形态学和病理学分为不稳定型斑块和稳定型斑块两类[4],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周围组织质地性质,表现呈强回声且表面光滑者分为为稳定型斑块。有以下表现之一的定为不稳定型斑块:与周围组织呈现出低回声或不规则低回声的;斑块表面不光滑,有火山口样龛影的;偏心指数>2(斑块厚度与对侧IMT厚度之比)的;斑块内提示有血流信号的。同时存在稳定型斑块和不稳定型斑块的归为不稳定型斑块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两组间比较和观察组梗死侧和梗死侧之间比较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观察组96例脑梗死患者中, 70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92%,对照组90例患者中, 26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28.89%,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 878,P<0. 01)。

    2.2 脑梗死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 脑梗死患者颈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7.9%,非梗死侧检出率26.9%,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6例患者中18例未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梗死侧与非梗死侧斑块性质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有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有20%~30%的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导致的[3]。有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最先侵犯的是动脉内膜。当动脉内膜形成斑块突入管腔时,由于斑块自身或在管壁应力作用下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管壁脂质和胶原纤维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进而形成血栓造成脑梗死的发生[4]。

    本研究显示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2.92%,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28.89%,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报道相一致[5]。脑梗死患者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P<0.01),说明脑梗死发生与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同侧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性质在患者颈动脉两侧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以不稳定型斑块为主,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性质与脑梗死的关系有待研究。

    随着彩色超声检查仪器普及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简单、方便,可以对脑梗死高危人群开展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动脉狭窄程度等,早期对发现没有症状的颈动脉硬化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减轻或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1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