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97785
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负性情绪及疗效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孙艳红
第1页

    参见附件(206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6例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及治疗4w后采用SAS和SDS评定其情绪状态并加以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1、2、4 w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SDS、SAS降低以干预组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 w临床症状程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临床症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心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负性情绪;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劳动能力,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与发病有关,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1]。我们采用心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6例,其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23~62岁,平均33.5岁,均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2]:①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4 w;②试验前1 w停用对消化道功能有影响药物;③内镜检查未见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无上述疾病病史;④实验室、B超等检查排除肝脏、胆道、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⑤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⑥患者知情,自愿参加。排除肝、肾功能不良及心功能不全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慢性胆道疾患或甲亢患者。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及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评估方法 患者入院时及治疗4w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情绪状态,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表明有抑郁症状,患者自评后由统计者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根据临床症状程度评价患者改善情况,标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为症状较重,部分影响日常生活;3分为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给予法莫替丁20 mg,2次/d;吗丁啉10 mg,3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疾病知识教育、放松疗法及合理生活指导等,主动接近患者,倾听其诉说,用沟通技巧取得信任和合作,了解疾病情况,诊治经过及患者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对疾病认知程度,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和不快,分析患者的思维活动、情绪变化,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及程度,利用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适应性产生积极性影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疑问,讲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因素所致,强调情绪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作用及负性情绪对治疗的不良影响,疏导、安慰、鼓励患者,教会其进行心理应激调节,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关心患者饮食、休息及病情变化,邀请已治愈病友现身说法,选择合适的放松及娱乐方式,力求减轻其负性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烦躁易怒、失眠者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如舒乐安定)等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4 w后SAS、SDS评分和治疗后第1 w、2 w、4 w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处理,结果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4w后SDS、SAS评分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x±s,n=58)

    项目

    干预组对照组

    治疗前冶疗后治疗前 冶疗后

    SDS 64.45±7.3639.36±5.1763.64±7.4250.53±5.36

    SAS 62.25±6.4641.12±7.8662.78±5.8351.32±7.45

    注: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均高于正常值,表明患者存在

    作者单位:573100三亚,解放军91892部队医院消化内科

    通讯作者:孙艳红

    焦虑、抑郁情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较前下降,但以干预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2.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临床癌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组别1周2周4周

    对照组2.56±1.622.37±1.312.32±1.32

    干预组2.51±1.582.13±1.251.35±1.24*

    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后第1 w临床症状程度评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第2、4 w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表明心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能缓解患者症状。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一种异质性疾病,病因多样化,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为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3]。胃肠道由中枢神经、肠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支配,易受情绪影响而出现功能失调。躯体化症状和对自身健康的负面评价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特征,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不同器官、系统的身体性不适主诉,心理应激为其诱因,不良心理应激与躯体症状间存在恶性循环,导致症状持久及恶化。

    本病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佳远期效果[4],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5],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稳定病情,在阻断恶性循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及心身防卫和应对能力,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通过认知、暗示疗法及放松训练等护理手段解除其负性情绪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