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7259
健康教育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刘学妮 张阿娜 林惠钗 邱晓虎
第1页

    参见附件(2225KB,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椎间盘移位;疗效评价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腰腿痛,且下肢疼痛沿神经节段放射和分布,目前该病80%以上非手术治疗有效,可免除手术,保守疗法多种多样,针灸疗法由于其简、便、验、廉和毒副作用少等特点而成为该病常用非手术疗法之一。自2006年9月以来,笔者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并与单纯电针治疗此病50例进行比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与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所观察100例病例均来自于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号为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7~65岁,平均42.5岁;病程10 d~9年,平均3.5年。双号为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3~70岁,平均40.5岁。病程8 d~7年,平均3.4年。所有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治疗组L3~4突出4例,L4~5突出22例,L5/S1突出18例,L4~5、L5/S1两椎间盘同时突出者6例;对照组中显示L3~4突出3例,L4~5突出23例,L5/S1突出17例,L4~5、L5/S1两椎间盘同时突出者7例。排除腰椎结核、肿瘤、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突出节段与位置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常规电针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健康教育在就诊当天开始,让患者按要求完成以下教育内容,并向其解释健康教育对此病治疗的意义和作用机理,以利于配合和坚持。具体措施有。

    1.2.1 绝对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时间每天15 h以上,患者除治疗、如厕、进餐之外尽可能处于卧床状态,卧床休息姿势不限,时间为3周。如患者需离床下地吃饭、洗漱、大小便,应尽量缩短时间或戴腰围保护,床铺为足够宽大的硬床,上铺薄褥,这样使脊柱处于休息状态。

    1.2.2 指导日常起居 重视腰部保暧,尽量避免着凉;起床时先侧卧,双下肢滑下床,再用手肘撑起上身,离床;忌弯腰拾物。

    1.2.3 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仰卧,双下肢交替抬高锻练,尽力抬高,以明显疼痛为限,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5下。

    1.2.4 腰背肌锻炼 ①五点支撑:患者仰卧,头、双肘、双足为着力点,用力将躯干和下肢离开床面,至极限处坚持20 s,放松2 s,再做第二次,每组20次,每天3组;②飞燕点水:患者取俯卧位,两上肢后伸,两下肢及上胸部同时离床,作背伸运动,至极限处维持20 s,放松2 s,再做第二次,每组20次,每天3组。对照组仅予常规电针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2组均在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近期疗效并在随访6个月后观察远期疗效。要求治疗组随访期间仍坚持完成健康教育相关措施。

    1.3 疗效评定与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疼痛压痛消失, 腰部活动功能正常,下肢肌力、皮肤感觉、腱反射等恢复正常,直腿抬高70°以上,不影响原有工作和生活;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对原有工作和生活偶有影响;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对原有工作和生活常有影响;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坚持原有工作。笔者对2组近、远期疗效及治愈者所需疗次进行观察。

    1.4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对比提示治疗组近、远期疗效好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更明显。组内对比提示治疗组疗效较稳定。见表1。

    注:2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χ2=2.34,P>0.05;痊愈率比较χ2=4.89,P<0.05。2组远期总有效率比较χ2=8.31,P<0.01;痊愈率比较χ2=16.67,P<0.01。治疗组近、远期总有效率比较χ2=0.51,P>0.05;痊愈率比较χ2=0.39,P>0.05。对照组近、远期总有效率比较χ2=4.76,P<0.05;痊愈率比较χ2=6.61,P<0.05。

    2.22 组近期痊愈病例所需疗次比较,治疗组愈者所需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2。

    

    3 讨论

    神经根受压水肿产生的炎性反应、粘连和纤维化刺激神经引起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腰腿痛的重要机制之一,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时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剧烈的根性疼痛症状。针灸能成为该病保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于其肯定的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效应,从而达到活血定痛,促进炎症吸收之功。该疗法虽效果肯定,但远期仍不够理想,为此,笔者根据该病病理生理同时结合自己专业性质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旨在提高和巩固疗效。

    卧床休息是一项重要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腰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发病机制。退变的椎间盘由于髓核蛋白多糖降解,聚合水减少,其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导致纤维环发生诸如出现裂隙、断裂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刺激脊髓、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症状和体征[2]。可见椎间盘抗压力性能降低是发病的重要环节;当人体平卧之后,椎间盘受到身体重量的挤压就会降低,研究表明,椎间盘的内压因姿势不同而异,坐位时为15 kg/mm2,直立时减少30%,卧位时减少50%,两膝屈曲平卧时椎间盘内压力最低[3]。可见平卧后由于椎间盘内压降低,椎间盘髓核承受的载荷减小,有利于抗压能力已降低的病变椎间盘自身修复,所以卧床休息可以抑制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的重要环节,创造有利于病损椎间盘修复的局部环境。

    对患者日常起居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也是必要的,可以尽量减轻腰部负担,促进疾病恢复。

    直腿抬高训练可使神经根和致压物产生相对的位移,防止神经根发生继发性粘连。据Charmley(1951年)报道直腿抬举可牵拉神经根移动2~8 mm,breig(1979年)报道在尸体上暴露腰椎管硬膜囊及腰骶神经根,当直腿抬高时L 4神经根移动1.5 mm,L 5移动3 mm,S1移动4 mm。

    腰椎的稳定性依靠脊柱本身与之相关联的肌肉系统来共同维持,腰椎周围的肌肉在维持腰椎的外源性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腰椎间盘突出破坏了腰椎的内在性稳定因素,腰痛活动受限及佩戴腰围等均可使腰部肌肉萎缩无力而降低腰椎的外在性稳定因素。研究表明[4]突出椎间盘的机械压迫与脊柱的动态不稳有密切关系,动态不稳可使突出物大小和压迫神经的力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症状的变化。通过腰背肌训练,加强脊柱稳定性,使脊柱负荷不超过打破这一稳定的力量,那么腰椎间盘突出将不易复发[5]。高晓平等[6]研究发现坚持腰腹肌训练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腰椎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尤其在前6个月内改善明显。这也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即使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但在治疗后其腰椎功能并未达到最佳状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