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31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术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天数、胸膜增厚度、气胸、胸膜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术相比,具有简便、经济、创伤小的优点,且具有更好的综合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传统胸腔穿刺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见于晚期肺癌、胸膜炎、心功能不全及肝硬化患者[1]。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可以出现压迫症状使病情多样化。穿刺放液不仅有助于确定积液的性质和病原,早期、彻底穿刺放液还可以使受压的肺扩张,改善呼吸功能,减轻中毒症状。胸腔闭式引流是经胸壁切口安置胸壁导管以排出气体或液体的外科手术,也用此引流气体或液体[2]。本文对比了两种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20~75岁,平均(47.2±6.2)岁。肺癌患者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例,肝癌患者1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5例。经超声胸腔探查大量胸腔积液46例,中量胸腔积液24例,双侧胸腔积液1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分布和胸腔积液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8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胸腔穿刺。观察组:采用胸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常选腋中线第5、6肋间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局麻,试穿成功后,顺导丝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接三通延长管及负压引流盒。引流<1500 ml/d,每日更换肤贴和引流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
1.3 疗效标准
显效,胸水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有效:胸水减少1/2以上,维持≥1个月;无效:胸水减少不足1/2或增加。
1.4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感染、胸膜反应及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等;常规胸腔穿刺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感染和胸腔反应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临床疗效
对照组40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52.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40例,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情况及并发症
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天数(6.4±3.6)、胸膜增厚度(9.4±6.5)mm、气胸(0)、胸膜反应(2例占5.0%)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0.5±8.3、17.3±6.5 mm、4(10.0%)、8(20.0%))(P<0.05)。
3 讨论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首先考虑胸腔置管引流术,通过持续低负压吸引以彻底引流,排尽胸腔积液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关键之一[3]。传统的胸腔反复穿刺抽液注药,由于速度较快,不易控制,易引起纵隔移位,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与之相比,中心静脉置管有如下优点:不需要切开皮肤,安全性较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能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改善肺张力;减压过程缓慢可控;引流术一次操作即可,对老年体弱者尤宜;无需反复超声定位多次抽液,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可随时向胸腔内注射治疗药物,也可随时抽取标本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该方法不易形成窦道、感染、渗漏,能久置。但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小易引流不畅或絮状物堵塞是其弊端,采用尿激酶胸腔给药起到溶栓作用及抗凝作用,并在每次引流后肝素封管,可做到胸水引流通畅、充分。
本文通过两组胸腔积液引流对比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术治疗胸腔积液相比,不管在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胸腔穿刺术,极大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1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