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与冠心病的关系(2)
第1页 |
参见附件(1995KB,2页)。
1.2.3 颈动脉超声检查 于CAG前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西门子 S2000彩超诊断仪,从颈总动脉起始部,扫查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纵轴及横轴切面,观察颈动脉壁有无斑块及斑块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及阻塞。
1.2.4 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标准[3] ①正常=内膜无增厚,颈动脉IMT<1.0 mm,计0分;②内膜局限性增厚,但IMT≤1.2 mm,计1分;③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但未造成明显狭窄,计2分;④=20%≤管腔狭窄<50%,计3分;⑤=50%≤管腔狭窄<99%,计4分;⑥血管完全闭塞,计5分。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近似法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积分的比较,冠心病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比较
组别例数颈动脉超声积分
冠心病组1031.553±1.109
非冠心病组350.543±0.611
注;t=6.722,P<0.05
2.2 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间颈动脉超声积分 多支病变组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非冠心病组(P<0.05),和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非冠心病组(P<0.05);单支病变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2。
表2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颈动脉超声、ABI比较
组别例数颈动脉超声积分
非冠心病组350.543±0.611
单支病变组581.190±0.805
双支病变组251.840±1.405
多支病变组202.250±1.070
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t=1.111,P>0.05
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t=4.054,P<0.05
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t=6.552,P<0.05
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t=2.167,P<0.05
双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t=4.334,P<0.05
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t=4.093,P<0.05
3 讨论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心导管检查,尽管创伤小,但毕竟是有创检查,存在风险性、费用高等缺点,使很多患者不能接受而拒绝检查。
颈动脉内径增宽、IMT增加以及斑块的有无已被认为是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可靠指标[4,5]。颈动脉超声IMT增厚间接反映冠脉硬化,同时又是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6]。颈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就是内膜增厚和斑块,其硬化病变往往早于冠状动脉,且动脉粥样硬化常侵袭多个血管床[7],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检测在冠心病诊断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中十分重要,通过对冠状动脉各病变组的颈动脉狭窄等级积分,从而证实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具有相关性,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和病变程度的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亦加重,提示两者之间呈平行关系。本分析资料中发现多支和双支病变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与理论基本一致。同时发现在双支病变组中另一支动脉虽直径未达50%狭窄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部分处于和接近判断标准(>50%)的临界病变,这可能是导致三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综上所述,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超声检查[8],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单、易行等优势。尽管颈动脉斑块不能导致冠心病事件的发生,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随后的冠状动脉事件相联系,因此,用颈动脉超声无创性地筛选出一些高危的人群和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提前予以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Usren WG, Edwards JE, Faye RL, et al. American heart assoclarionreport:a reporting system i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port of the adhoe committee for grading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1975,51:721.
[2] Detrano 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