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洛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186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地洛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荨麻疹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地洛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地洛他定治疗,连续4周,4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7.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中复发率治疗组为11.11 %,对照组为53.85%,两组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洛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地洛他定;雷尼替丁
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的病因,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其疗效欠满意。笔者自2008 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地洛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单纯西药地洛他定治疗作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观察病例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1],在1个月内未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1周内未外用糖皮质激素,无其他脏器疾病,未在哺乳期和妊娠期内,同时能遵医嘱按时服药者。共观察病例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14~58岁,平均30.5岁;病程4个月至5年,平均2.5 年。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3~59岁,平均31.5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2.4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地洛他定5 mg,1次/d,雷尼替丁150 mg,2 次/d;对照组只口服地洛他定5 mg,1次/d,连用4周,4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以观察复发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症状积分按4 级评分法,根据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症状积分评分标准:0分:无瘙痒,无风团;1分:轻度瘙痒不烦躁,风团数目1~6个,风团<0.5 cm;2分:中度瘙痒,尚能忍受,风团数目7~12个,风团大小直径0.5~2.0 cm;3分:瘙痒严重,不能忍受,风团数目超过12个,风团大小直径>2.0 cm。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疗效评估:痊愈为SSRI≥90%;显效为SSRI≥60%;好转SSRI≥30%;无效SSRI<30%或症状加重[2]。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4.72,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临床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有效
治疗组4227(64.29%)11(26.19%)3(7.14%)1(2.38%)38(90.48%)
对照组4013(32.5%)14(35.0%)6(15.0%)7(17.5%)27(67.5%)
2.2 复发率 治疗组复发率为11.11%(3/27例);对照组为53.85%(7/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6例(14.29%),其中3例有轻度嗜睡、口干、胃肠不适及便秘,2例头痛、恶心及乏力,1例恶心和胃肠不适;对照组有5例(12.5%)出现轻度嗜睡、乏力及口干。均可以耐受,未中断治疗。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体内的肥大细胞脱落颗粒引起组胺的释放,致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 组织水肿,从而产生皮肤风团、瘙痒。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不但有组胺的参与,还有许多炎症因子(IL,LT,TNF等)的参与,而且皮肤血管上同时存在H1和H2两种组胺受体,因此在组胺和某些炎症因子作用下导致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3]。治疗上无特效药物,复发率高,易产生耐药性。地洛他定是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地雷他定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高效性、受体选择性及非镇静性的特点,此外它还具抗炎症因子的作用,如白介素、白三烯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好。雷尼替丁是一选择性的H2 受体拮抗剂,其抑制组胺的作用是西咪替丁的4~5倍,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副作用小而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地洛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8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