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IL6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对其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2062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以32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于阿托伐汀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RP和IL6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CRP和IL6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升高,他汀类药物通过下调CRP和IL6水平来发挥调脂以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造成急性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大量研究表明[1],ACS中60~70%的患者仅有轻度或中度狭窄,而内皮功能失调是引起ACS的病理机制。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以期为动脉硬化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抚顺市中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心内科门诊和住院32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878岁,平均(54.3±6.2)岁,入选标准:根据入院前24 h内出现的典型胸痛、伴随的心电图改变和(或)心肌酶、cTnT等确诊的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同时排除急性脑血管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或体内同位素治疗。与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20名体检者做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6~79岁,平均(55.3±7.6)岁,其血糖、血脂及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方法
1.2.1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血压的测量及空腹血糖、血脂检查。
1.2.2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 32例ACS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CEI等药基础上给阿托伐他汀钙10 mg/d,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中CRP和IL6水平变化。血清IL6的测定应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放免药盒由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CRP以HITACHI7150型生化仪(日本日立公司)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的含量,试剂盒由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每两组间进行两小样本比较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较高,差异部分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无差异性。(见表1)
表1
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血压mm Hg血糖mmol/LLDLCmmol/LHDLCmmol/L体重指数
观察组154±13.48/95±8.51*6.72±1.31*3.14±0.12*0.87±0.07*24.02±3.74
对照组132±10.19/83±7.155.17±1.162.61±0.091.04±0.0623.85±3.6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CRP和IL6水平
ACS患者CRP、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4周,CRP、IL6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RP和IL6水平比较
组别CRPmg/LIL6(pg/ml)
观察组治疗前24.36±3.12*138.71±27.19*
治疗后18.48±3.75#115.43±23.48#
对照组3.73±1.83101.17±24.8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结论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沉积大量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类(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标志物,认为炎症是介导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重要因素。而C反应蛋白(CRP)这种由白介素6(IL6)刺激肝脏产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因子,可强烈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CRP主要在肝脏合成,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血清和血浆中,各种疾病导致的组织损伤,如感染和炎症,可使体内炎症反应系统激活,CRP水平升高。炎症反应时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IL1/IL6可诱导肝脏产生大量的CRP,它是炎症的标志物,现在已视为AS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2]。CRP用来反映AS的易损性和斑块破裂的可能性,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可作为将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
L6参与免疫反应、血细胞生成和应激反应等,在宿主防御系统中占中心地位,IL6最初被描述为一种淋巴刺激因子并表现为炎症效应的增强,IL6可能是除IL1外被最广泛研究的促AS系谱的细胞因子,在各种有AS倾向的鼠类模型中IL6加重早期AS的形成也证实了这一点[3]。笔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排除了急性炎症疾病、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影响IL6水平的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