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91957
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多巴胺\速尿在小儿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谢月焕 蓝瑛
第1页

    参见附件(1097KB,1页)。

     肾病综合征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浮肿、高胆固醇、低蛋白血症,其临床特点为高度水肿,如何快速有效的利尿消肿,成为临床医生及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多巴胺、速尿治疗肾病综合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年龄为1岁3月至6岁7月,其中男16例,女9例,均伴有腹水和(或)会阴、阴囊水肿,血浆总蛋白为(39.21±6.78)g/L,白蛋白为(21.03±3.01)g/L,尿蛋白均>50 mg/(kg•d),所有病例均排除了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男9例,女5例,其中合并感染3例,胸腔积液4例,9例为初发病例;对照组11例,男7例,女4例,合并感染1例,胸腔积液2例,初发病例8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标准的泼尼松中长程治疗,其他辅助治疗相同,合并感染者积极控制感染,对照组给予速尿利尿消肿,治疗组则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 ml/kg+多巴胺0.5~1 mg/kg,按多巴胺3~5ug/kg/min 持续泵入,而后予速尿1 mg/kg静脉注射。

    1.3 观察项目及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患儿腹水消失时间,肾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分别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以腹水消失时间为标准判断水肿消减情况,同时监测患儿肾功能,结果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监测其肾功能、血浆蛋白、尿蛋白变化情况,均未出现肾功能减低、血浆蛋白下降及尿蛋白增加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儿童典型临床表现为“三高一低”,而高度浮肿是其突出的特点,浮肿严重者皮肤薄而透亮,往往同时伴有胸水、腹水,皮肤稍有损伤便会出现渗液,极易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所以快速有效的缓解病儿的浮肿能减少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传统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往往见效慢、而且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我们通过本方法佐治高度浮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针对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发病机制,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促进利尿消肿的最有效方法,且有研究表明反复输注白蛋白对肾病的影响是消极的,既不利于肾病缓解又可增加复发[2]。而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临床作为白蛋白替代最常用的药品之一,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渗透性利尿、抗凝、降低血粘度、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热量的作用,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水肿,渗透性利尿剂(低分子右旋糖酐)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增加肾小管的渗透浓度,阻止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以达到利尿效果。肾病综合征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液高凝状态,尤其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25 g/L时,即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则能延长出血时间,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故而起到抗凝作用。约1/3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因水分外渗而导致血容量减少,这些患者血红蛋白常增高,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虚脱,并能因肾供血不足而出现可逆性肾前性氮质血症,此时患者尿量减少,血清尿素氮及肌酐上升,这些患者在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后尿量常迅速增加,尿量及肾功能恢复正常。而多巴胺系儿茶酚胺类药物,在以5~10 ug/(kg•min)的速率静脉滴注时,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选择性地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与肠系膜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促进利尿,防治肾功能衰竭,两者合用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起到利尿,改善高凝状态的作用,对因严重水肿而致血容量减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还能起到延缓病情发展,扩容等作用。我们通过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多巴胺静脉泵入,在此基础上给予速尿佐治高度浮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使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