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毕前应用芬太尼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镇痛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1982KB,2页)。
3组MAP和。HR在T1和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2组和F1组的MAP和HR在T3~T6时较N组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且在T5和T6时,砣较Fl组有所降低(P<0.05)。见表3。F1组1例出现躁动,F2组无一例出现躁动,N组8例出现躁动。3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
表1
3组VSA和Ramsay评分(x±s,n=10)
组别VAS(分)Ramsay评分(级)
N组4.0±1.81.5±0.3
F1组1.6±1.0*2.8±0.3*
F2组0.8±0.5﹡﹟4.0±1.1﹡﹟
注:与N组相比,﹡P<0.01;与F1组相比,﹟P<0.05。
表2
3组呼吸、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x±s,n=10,min)
组别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
N组9.8±2.612.8±3.216.1±3.7
F1组10.7±2.512.2±3.917.1±4.5
F2组20.1±3.6﹡﹟﹟18.4±3.8﹡﹟25.1±4.1﹡﹟﹟
注:与N组相比,﹡P<0.0l;与F1组相比,﹟P<0.05,﹟﹟P<0.01
表3
3组MAP和HR的变化(x±s,n=10)
观察指标组别T1T2T3T4T5T6
MAP(mm Hg)N95.2±5.095.4±7.2110.2±7.8112.4±10.1116.8±9.6115.6±10.2
F195.4±4.894.8±6.898.4±5.6**101.8±6.2*102.2±3.8**98.2±4.9*
F296.0±4.192.1±9.697.4±3.1**96.2±4.8**98.4±2.5**﹟96.7±3.1**
HR(次/min)N74.1±6.573.6±5.790.2±6.995.3±4.299.3±3.999.6±4.0
F176.2±3.874.5±5.278.1±4.0**76.4±4.6**78.6±4.2**76.8±3.9**
F275.0±5.172.9±6.274.2±4.3**73.4±5.0**72.8±5.1**70.6±5.9*﹟
注:与N组相比,﹡P<0.05,**P<0.01;与Fl组相比,﹟P<0.05
3 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其特点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除快,可控性好,时量相关半衰期(CSH-T)恒定,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大量、长时间输注无蓄积 [1],因此广为临床所应用。但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现象报道的也越来越多,临床上痛觉超敏(hyperalgesia)可表现为即痛阈降低,手术后伤口的疼痛更加剧烈,也可表现为疼痛异常(allodynia),即对正常个体不产生疼痛的轻触摸等都可能产生剧烈疼痛。瑞芬太尼的这种特点造成术后疼痛出现较早,程度较重,应激反应增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尤其对心肌缺血和老年患者的危害更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因此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尤为必要。
有报道外科手术结束前给予曲马多以及氯胺酮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的程度[2];还有报道使用了舒芬太尼用于缓解瑞芬太尼麻醉后的疼痛[3,4]。芬太尼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可靠,且价格便宜。本研究选取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儿童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给予不同剂量的芬太尼,观察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对拔管反应和术后疼痛及镇静程度的影响。
两个芬太尼组拔管后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芬太尼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但F2组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Fl和N组,说明F2组镇静程度较强,N组出现躁动的例数较多,这与术后疼痛有关。F2组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较Fl和N组显著延长,而F1和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芬太尼剂量相关[5]。本研究中MAP和HR改变与芬太尼剂量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与小剂量芬太尼使用有关。拔管时F2组的血压波动较Fl组小,但两组的芬太尼均不能有效的抑制拔管时的循环反应。拔管后F1的血压仍高于基础值,这与镇痛不足有关[6]。拔管后的F2的VSA显著低于F1组,但F1也在轻度疼痛范围。3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
综上所述,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多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短,咽喉刺激大,加之术后残余出血,对麻醉要求较高,要求术中麻醉深度适中,术毕尽快清醒,及早拔管,防止误吸。而由于术后麻醉消退快,术后的疼痛往往对儿童来说无法忍受,也给家长对术后患儿照顾带来很大的负担,我们在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进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时,在术毕前应用1 μg/kg芬太尼可以有效缓解术毕疼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