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05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方法 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于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5 min、气腹后10 min、拔管时血液动力学变化(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麻醉前、插管后观察内容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腹后5 min、10 min、拔管时观察内容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能够达到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麻醉深度可控性好、术中镇痛作用强、苏醒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分析
腹腔镜手术属微创手术,不需开腹,恢复快,时间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此类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尤其是CO2气腹、手术操作等使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大,术中麻醉深度要求高,且要求麻醉苏醒快特点[1]。我们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进行全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14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90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1.6岁。术前所有患者心、肺、肝、肾功能无异常,各项血液生化及电解质检测值正常,近期无应用镇静、镇痛药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21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依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110例,对照组10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原发疾病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2.2 麻醉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100 mg。人手术室后以Dash 3000型监护仪(美国GENERAL ELECTRIC公司生产)连续监测血压(SBP、DBP、NA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
试验组诱导用药为丙泊酚2.0 mg/kg, 意识消失后给予阿曲库铵0.5 mg/kg,然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3.0μg/kg,肌松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丙泊酚5~8 mg/kg/h 及瑞芬太尼0.1~0.3μg/kg/min 分别持续静脉输注,术中视麻醉深浅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并酌情追加阿曲库铵维持肌松[2]。对照组诱导用药为芬太尼5.0μg/kg缓慢静脉注射,其他同试验组。麻醉维持:以丙泊酚5~8 mg/kg/min 持续静脉输注,根据血压、心率情况随时调整异丙酚输注速度及追加芬太尼。
1.2.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于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5 min、气腹后10 min、拔管时血液动力学变化(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进行比较。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动力学变化 对两组病例于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5 min、气腹后10 min、拔管时进行血液动力学变化观察,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2.2 麻醉恢复时间 对两组病例进行麻醉停止后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x±s)
心率(次/min)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
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
麻醉前79.1±15.878.6±17.2128±18.6131±19.275.9±15.276.3±17.1
插管后74.1±21.373.9±18.5124±16.5126±18.971.6±18.471.5±16.9
气腹后5 min94.6±18.671.5±17.6160±21.6133±21.994.6±18.571.6±18.9
气腹后10 min93.5±17.369.4±18.2150±22.8126±19.290.5±18.469.4±18.2
拔管时91.8±18.975.3±17.6147.±18.2128±21.386.9±20.371.4±19.6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麻醉前、插管后观察内容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腹后5 min、10 min、拔管时观察内容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x±s)
试验组对照组
呼吸恢复时间(min)10.0±1.56.0±1.9
睁眼时间(min)11.5±3.19.0±3.2
拔管时间(min)15.0±3.512.0±2.8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单位:450002郑州,河南省人工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
3 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芬太尼衍生物,具有理想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特性和独特的药理学特点,与B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与其他非阿片受体结合极少,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为高度脂溶性,起效时间为1.1 min,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镇痛强
度与剂量有关,镇痛效价与芬太尼相似,是阿芬太尼的20~30倍[3]。
瑞芬太尼可较强地抑制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使皮质醇的分泌减少,同时亦可直接作用于血管,促使内皮释放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导致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产生低血压,加之丙泊酚的降低静脉张力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多重作用,从而有助于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4]。
两组病例麻醉恢复时间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能与以下有关:瑞芬太尼超强的镇痛作用使得其复合丙泊酚时减少了其他麻醉药的用量。瑞芬太尼不论输注多长时间,停止输注后其时-量半衰期(t1/2 cs)始终在3~5 min 内,不受输注时间长短的影响,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代谢分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