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089680
我院中草药不合理处方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冯丽红 赵泽香
第1页

    参见附件(2268KB,2页)。

     【摘要】 分析我院的中草药不合理应用情况,探讨规范中草药处方的书写和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草药;不合理;处方;书写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书面文件,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处方是中草药调剂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中药处方调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汤剂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统计我院门诊及住院不合理中草药处方560张,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及《处方管理办法》等标准,对结果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2 分析

    2.2.1 脚注遗漏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中草药处方书写时,将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1]。根据中药自身的特性,煎服方法比较特殊,要求大夫在开具处方时需要注明,如薄荷、砂仁防止挥发油散失需后下;附子、川(草)乌需先煎以减轻毒性;朱砂需冲服以避免高温下所含硫化汞分解,毒性增加;车前子、滑石粉需布包煎防止糊化等。脚注的正确书写可以使中药师调剂时根据其特性分别处理,并对患者加以指导,以免煎煮不当造成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2.2 用药剂量超标 用药的剂量应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剂量的大小和疗效、毒副作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细辛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其地上部分含马兜铃酸可致肾毒性,2010版药典规定细辛口服用量为1~3克[2]。;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内服剂量为3~9克[3];杏仁口服用量为5~10克[4]。而临床清半夏、姜半夏、杏仁常用到12~15克,细辛用到5克,超剂量现象非常普遍。有关资料显示,中药不良反应有60%为超剂量使用引起的[5]。为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个体差异辨证论治斟酌用量,如确需超剂量则应由医师签名以示负责。

    2.2.3 重复用药 同一味药在一张处方中重复出现,这往往与患者过多、医师工作量过大和责任心不强有直接关系。这种现象往往致使划价员计价时主观推测医师用药意图,删除其中重复药味。而如果医师的意图并不是重复书写而是书写错误(如黄芪与黄芩比较类似,属笔误)时,删除重复药味就会对汤剂的疗效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此类情况发生时应请医师确认后方可计价。

    2.2.4 修改处方无签字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书写应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1]。部分医师对《处方管理办法》了解不够,书写时粗心大意,药味或剂量修改无签名或虽有签名但无修改日期。

    2.2.5 处方书写不完整 如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病历号、临床诊断等填写不全。主要是医师粗心大意或对其书写重要性认识不够。门诊号或住院病历号可以使划价员正确输入计价,临床诊断可以使药师判断药味是否与临床诊断相符,药师还可根据对药物耐受力均较差的老人和儿童分析用药和剂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正确的填写还有利于发药时准确的核对,尤其是姓名比较相似的患者。只有正确完整的书写才能有效的避免和减少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

    2.2.6 二十味药以上的大处方偶有发生 大处方往往不注重药物配伍,多依药物性能简单的堆砌或根据症状随意加减,致使中医辨证论治与处方“君、臣、佐、使”的原则难以体现,味数越多,药物之间不合理配伍的几率越大,越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会造成煎煮困难和增加浪费。

    2.2.7 其他

    2.2.7.1 大夫开具处方字迹潦草,如杏仁和枣仁、桔梗和桂枝、清半夏和法半夏书写类似难以辨认,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划价员根据病情推断确定。一旦错误会对汤剂疗效造成不良影响。

    2.2.7.2 剂量书写不规范 中国药典规定中药汤剂中剂量单位按标准应为克或g。如蜈蚣剂量过大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和过敏性休克,2010版药典规定用量为3~5克,而临床常写为蜈蚣两条,因其大小不一,两条的含义模糊不清。其他诸如大枣3枚、生姜2片等,又如焦三仙30克,无明确表示各30克还是共30克。剂量的书写不规范往往为药师计价和调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7.3 抄方无签名 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1]。实习学生抄方应签名,带教老师确定无误后签名确认。外来处方应由抄方医师签名。

    2.2.7.4 其他。如用法用量书写不完整等。

    3 讨论

    3.1 中医医师的管理 处方书写的质量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和医疗安全。这就要求医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由于患者过多,医师工作量较大,致使书写时疏忽大意,如重复用药的现象较多,因此应加强出诊医师的管理,规范就诊秩序,医师在开完处方后应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交给患者。

    3.2 加强中药师综合知识的学习 中药调剂是根据中医处方将中药饮片调剂成可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能。只有提高中药师综合知识水平,才能增强对不合格处方的判断能力。药师应严格执行有关处方管理的规章制度,审方、计价和调配时严格把关,尽量在调配前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克服老好人心理,不合格处方拒绝调配,按照规定请医师修改签字。

    3.3 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沟通、协作与信息交流 完善处方分析和点评制度,定期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处方质量情况反馈给有关科室,与医师共同研究参考,以提高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为加强中医药的规范化管理,中医处方书写需认真规范,医师不但要了解中药的功能主治,还需不断更新其现代研究、毒副作用等相关知识。只有不断的分析、纠正处方中存在的不足,健全处方管理制度,才能逐步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合理用药,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医疗制度和医保的改革使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患者对医院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只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和药学服务,才能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2007,5: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6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