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减少吗啡硬膜外镇痛副作用的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112KB,2页)。
【摘要】 目的 应用地塞米松减少或消除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所产生的副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无重要脏器疾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00例,按术后镇痛负荷量配方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M组);吗啡1 mg;Ⅱ组(MD组);吗啡1 mg+地塞米松5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配至5 ml,一次注入,并接术后硬膜外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24 h内血压、心率、呼吸、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镇痛效果。结果 Ⅰ、Ⅱ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具有减少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且不影响吗啡的镇痛强度和镇痛时间。
【关键词】地塞米松;吗啡;硬膜外镇痛;不良反应
吗啡硬膜外腔注射术后镇痛的效果在理论与临床上都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其副作用也限制了吗啡的使用。如何减少吗啡副作用如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一直是麻醉医生研究的方向。本文旨在观察患者应用地塞米松以减少或消除吗啡镇痛副作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无重要脏器疾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00例,按术后镇痛负荷量配方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M组);Ⅱ组(MD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性别、麻醉用药量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0.1 g。均选择T2-3棘突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硬膜外麻醉的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阻滞平面控制在T4~S5水平之间,切皮前10min静脉辅助芬太尼0.05 mg和氟哌利多2.5 mg。于缝合腹膜时,硬膜外腔注入镇痛液的负荷量,Ⅰ组(M组):吗啡1 mg;Ⅱ组(MD组):吗啡1 mg+地塞米松5 mg,两组分别用生理盐水配至5 ml,一次注入。术毕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镇痛泵药液配方均为吗啡4 mg+0.75%布比卡因20 ml+氟哌利多5 mg,用生理盐水配至100 ml,设定流量2 ml/h。PCA0.5 ml/次,锁定时间15min,每小时流量2 ml。
1.3 观察指标 观察24 h内血压、心率、呼吸、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3分为满意,3~5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Ⅰ、Ⅱ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Ⅰ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18例,轻度皮肤瘙痒2例。Ⅱ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无皮肤瘙痒发生。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Ⅰ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在0~3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地塞米松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休克和严重感染性疾病等。近几年有报道证实,地塞米松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但是,对尿潴留、皮肤瘙痒的预防与治疗未尽详述。吗啡是一种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激动剂,作用于阿片受体OP1、OP2和OP3,并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可使膀胱括约肌张力增加,而产生尿潴留[2]。本研究观察证实,硬膜外镇痛负荷量中加入小剂量地塞米松,能有效减少吗啡引起的尿潴留发生率,一方面,可能与该药稳定细胞膜功能,增加神经终板乙酰胆碱的含量有关,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机体抗伤害能力,保持内分泌的稳定,缓解膀胱括约肌张力,从而使尿潴留的发生减少,并且易治疗。两组中都有尿潴留发生,但Ⅰ组发生率比Ⅱ组明显增多。
临床观察还证实,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对吗啡引起的副作用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意义。因此,作者建议使用吗啡镇痛时,负荷量中加入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吗啡副作用发生。但是,对这种结果目前还无法给予明确解释,推测其机制可能有两个:一是地塞米松通过某种途径使M样作用加强,减轻吗啡的副作用[3];二是地塞米松能加强机体的抗伤害作用,调整内分泌稳态,并间接缓解膀胱扩约肌的张力,增加逼尿肌的作用[4]。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具有明显减少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且不影响吗啡的镇痛强度和镇痛时间。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