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901KB,2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应用拉夫米定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探讨治疗乙肝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14例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应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加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对照组58例应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2组疗程均为2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指标变化;血清肝纤维四项指标变化;肝脏彩超、胃镜等辅助检查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加服拉米夫定治疗后,使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血清肝功能Tili、ALT明显下降,A/G、ALB明显升高,血清乙肝病毒HBeAg转换,HBVDNA定量转阴均明显,血清肝纤维HA、PCIII、IV-C、LN四项明显下降,彩超:脾肿大、门静脉增宽、腹水明显改善,胃镜: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对照组应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后效果低于治疗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拉夫米定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性肝硬化,可以抑制HBV快速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进展延缓肝硬化,控制失化偿性肝硬化发展为肝衰竭;防止肝癌的发生。
【关键词】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性肝硬化;拉夫米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住院及门诊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14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年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年龄38~63岁。对照组58例,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39~65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56例患者应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加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对照组58例患者应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2组疗程均为2年。
1.3 观察方法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血清肝功能Tili、ALT、ALB、ALG的指标变化;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g、HBVDNA定量指标的变化;血清肝纤维HA、PCZZZ、IV-C、LN四项指标变化;彩超:脾肿大、门静脉、指标的变化;胃镜: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胀、乏力、纳差、肝区疼痛、目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治疗组56例脾肿大患者有不同程度脾肿大缩小,其中30例脾肿大明显缩小,56例腹水患者有不同程度腹水量减少,其中45例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 2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血清病毒标志物指标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转换率,HBVDNA定量转阴率分别为44.6%(25/56),87.5%(49/56),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指标变化
治疗后彩超检查,肝脏、脾肿大、门静脉增宽及胃镜、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6 治疗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组,在应用拉米夫定期间有轻度发热者2名,腹部不适2名,未经特殊处置自行缓解。
3 讨论
慢性乙肝病(H3V)感染者每年进展为肝硬化的比率为0.4%~14.2%,病死率为4%~10%。肝细肝癌(HCC)发生危险与感染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呈平行增长,其携带者中发生率不足0.5%,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为6%[3]。
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肝纤维逐渐增生,或重型肝炎肝细胞大量被破坏后,短时间内大量肝纤维组织增生,是发展为肝硬化形成的原因[4]。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最终导致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肝脏肝纤维化改变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基础的病理改变,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必经之路。从以往临床对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从保肝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而忽视了抗病毒治疗。本研究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综合性治疗的同时加服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参与新的HBVDNA链合成过程,以终止新链合成,从而迅速抑制HBVDNA复制,HBVDNA浓度下降,使肝脏炎症减轻,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组织学,阻止肝纤维化发展[3]。由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且干扰素不适合用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故中外学者已试着,在临床上将它用于肝硬化治疗[3]。56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年后,显示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87.5%(49/56)患者的病情稳定,血清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血清乙肝病毒HBeAg,HBVDNA定量指标的转换、转阴率升高,肝纤维HA、PCII、IV-C、LV四项指标明显下降,肝脏彩超示: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及内窥镜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等得到改善,肝衰竭得以控制,提示此型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改善肝内微循环、提高肝血流量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对肝硬化早期患者有一定逆转作用,对乙肝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