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089820
某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姚颖 张蔷
第1页

    参见附件(3126KB,3页)。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高级知识分子(高知)脂肪肝患病率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天津南开大学每年开展高知健康体检,收集810份体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10名高知人员通过B超检查,有146人诊断为脂肪肝,总患病率为18.02 %。男性患病率为21.34%,女性患病率为12.58%。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脂肪肝组血脂、血糖、血压、肝功能水平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 高校高知脂肪肝患病率较高,与性别、年龄、高血脂、高血糖、饮酒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脂肪肝;高级知识分子;相关因素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脂肪肝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正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脂肪肝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1]。本文通过对810名高知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的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7月南开大学810名高知人员在天津医科大学干部门诊参加体检,其中男508例,女302例。年龄(49.22±11.46)岁。

    1.2 方法 参检人员均须领取一张体检表,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等。体检人员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标本,通过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转移酶、血糖水平。腹部超声应用PHLIP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压采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定

    1.3 诊断标准

    1.3.1 脂肪肝B超诊断依据[2] ①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其回声强度高于肾脏和脾脏。②远场回声呈衰减趋势。③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④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肝前缘变圆钝。

    1.3.2 高血压诊断标准 依照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标准,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

    1.3.3 高血脂诊断标准 依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997版)提出的标准:甘油三酯(TG)>1.71 mmol/L为高TG血症,胆固醇(TC)>5.7 mmol/L为高TC血症,其中任一项升高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3],两项均高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1.3.4 糖尿病诊断 空腹血糖(FPG)≥7.0 mmol/L拟诊断为糖尿病

    1.3.5 肝功能异常 谷丙转氨酶(ALT)>40U/d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脂肪肝肝检出情况以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810名体检人员检出脂肪肝146人,总检出率为18.02%,其中男108人(21.34%),女38人(12.58%)。男女脂肪肝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脂肪肝与血糖、血脂、血压、肝功能等相关性分析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在空腹血糖(FPG)、收缩压(DBP)、舒张压(SBP)、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氨酸转移酶(ALT)7项指标中,两组患病率的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2.3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在FPG、DBP、SBP、TG、TC、LDLC、ALT7项指标中均数指标的比较,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个人生活方式的关系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饮酒(白酒类,一次饮2两以上且每周3次以上)、吸烟(每日吸10根以上)、运动(球类等或散步40min以上)方面情况比较见表4。两组人员在饮酒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运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过多蓄积、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种病理状态,表现为TG为主的脂质大量沉积在肝细胞。临床上根据发病原因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药物等。

    3.1 脂肪肝患病与脂质代谢失调有关,有研究报道约20%~92%的脂肪肝同时伴有高脂血症[4],本研究显示:脂肪肝组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与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报道基本相符。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肪肝发生率呈正相关,TG水平升高,脂肪肝发病率随之增高,说明脂肪肝与机体脂质代谢失调密切相关。

    3.2 脂肪肝患病与糖代谢紊乱有关,有研究资料显示:10%~75%的脂肪肝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4]。高血糖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又可促进肝脏利用脂肪酸和葡萄糖合成大量TG和LDLC,使血液中TG水平升高,当超过肝脏代谢、转运能力时,TG沉积于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本研究显示:脂肪肝组FPG异常者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脂肪肝组FPG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

    3.3 引起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较高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是,我们选择本研究对象为正高级职称体检人员,年龄在(49.22±11.46)岁,处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病的多发年龄段。二是,高级知识分子为脑力劳动者,工作以科研、教学为主,压力大、睡眠少,因此极易患心脑血管及糖脂代谢失调性疾病。三是,大多数人对脂肪肝缺乏认识,不了解脂肪肝形成因素及危害。四是,生活方式不合理,运动不足,外出就餐机会较多,由于饮酒、摄入过多脂类食物,极易导致脂肪肝。而女性在控制饮食、节制饮酒方面强于男性,故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低于男性。

    3.4 防治措施 脂肪肝治疗主要是采取病因治疗。肥胖者应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脂质代谢异常者应限制脂肪和糖类摄入;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糖;饮酒过度致脂肪肝者应戒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2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