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价值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163KB,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临床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42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42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0例,发病率约71.4%,左侧多于右侧,且多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软斑较多见,溃疡斑和软斑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现已被临床公认为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有价值的成像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经CT、MRI检查确认的脑梗死患者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9.5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ogiq 500和HITCHI ENB 55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3 mHZ,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区对侧,充分暴露受检者颈部,由近及远,依次检查颈总动脉(CCA)近心端,中部及远心端,分叉处(BIF)及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观察血管形态、内膜变化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测量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根据salcuni等[1]的标准以颈动脉内-中膜(IMT)局部增厚>1.2 mm定义为斑块,测量斑块大小,有无狭窄及程度,并根据斑块回声特点进行分类。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及分型 超声分型:将IMT>1.2 mm为粥样斑块形成,根据硬化斑块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及溃疡斑四型[2]。
二维表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分叉处,其次是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1.2 mm,呈中等或偏低回声者为扁平斑,软斑块呈弱回声或等回声隆起样斑块,斑块纤维化、钙化呈强回声,后伴声影者为硬斑,斑块表面有缺损,边缘锐利者为溃疡斑。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时,斑块处可见血流充盈缺损,伴有狭窄时,轻度狭窄无明显湍流,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中度或重度狭窄时,血流束变细,狭窄处呈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加快,而颈动脉完全闭塞者,闭塞段内无血流信号显示。
2 结果
42例脑梗死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0例,5例单纯性内-中膜增厚,另有7例正常。30例斑块形成者共检出斑块108个,发生于左侧的59个,右侧49个,其中扁平斑24个,软斑34个,硬斑32个,溃疡斑18个。按斑块性质及发生部位分类后见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左侧多于右侧,且多发于分叉处,软斑及溃疡斑发生率较高,其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3 讨论
颈动脉继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病变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其次是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发病率极低。这与颈动脉解剖学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颈动脉分叉处发病率高,与该处血流不稳定,管壁易受到血流冲击,血管内膜损伤后,造成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的沉积而形成血栓。本文42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71.4%,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明显相关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斑块和狭窄的总体检出率较高,并能准确检出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及范围,而颈动脉狭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狭窄处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死。因此对颈动脉狭窄不仅要了解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同时还要了解斑块的性质。软斑和溃疡斑因发展较快,易脱落出血,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而硬斑和扁平斑因其一较稳定,其一贴于管壁,不易脱落。因此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发生亦有密切相关性。
目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除依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外,颈动脉成像是一种主要且重要的诊断方法[3],颈部血管成像包括CT血管成像,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超声多普勒成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因其简单方便,经济无创,可重复检查等优点,现已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首选和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对斑块测量及定位,并能区分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准确评价斑块性质,对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其重要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Salcuni M, Di Lazzaro V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