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110981
大剂量短疗程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卢页新
第1页

    参见附件(2249KB,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剂量短疗程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社区获得性肺炎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大剂量短疗程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8%(34/50)和66%(33/50),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43/50)和84%(42/50),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细菌清除率为85.2%(23/27)和84%(21/25),无统计学差异。3 d内发热症状的消失率分别为50%和37,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剂量短疗程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肯定,安全。

    【关键词】

    大剂量;短疗程;左氧氟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内发病的肺炎,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肺炎。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1]。在CAP治疗时,需要采用一种能迅速起效、广泛覆盖各种典型或不典型病原体、细菌耐药率低而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目前多个国际学术组织都推荐使用新氟喹诺酮类(FQ)作为CAP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的经验治疗。如何用好这类药,是当前广大医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采用大剂量短疗程左氧氟沙星静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社区获得性肺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7~75岁,平均45.8岁。病例选择标准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并除外①肺结核、肺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拴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潤症、肺血管炎等肺部其他疾病。②氟喹诺酮类过敏者。③有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或有其他严重或进行性基础疾病。④48 h内曾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癫痫、精神病史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由医生判定不适合取用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开放、平行对照。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既往病史、吸烟及饮酒史、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一般生命体征(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胸部x线结果、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检验P>0.05。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两组患者给以必要的吸氧、祛痰、平喘对症处理、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均不使用降温药及其他抗生素。治疗组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制药)0.75 g/次,1次/d,总治疗时间5 d;对照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制药)0.5 g/次,1次/d,总治疗时间10 d。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如:咳嗽频度、咳痰量、呼吸困难、胸痛)、体征(呼吸频度、肺部呼吸音、体温下降速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脂、尿常规及血气变化,细菌学捡查及痰培养)、心电图、胸部x线片。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临床疗效,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痊愈: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菌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少于3项有所改善,但不显著;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所加重。痊愈与显效两组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②细菌疗效判断标准 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和再感染五级评定。清除:治疗结束后1 d所取标本中无致病菌;部分清除:原有多钟病原菌仅一钟被清除;未清除:治疗后原致病菌仍存在;替换:原始分离的致病菌被清除,但培养到其他细菌,临床无症状且不需要治疗;再感染:原致病菌被清除,但是培养出需要治疗的新病原菌。清除和部分清除合计为总清除数,计算细菌清除率。

    1.4 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3。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68%(34/50)和66%(33/50),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43/50)和84%(42/50),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细菌学疗效 治疗组50例中,治疗前分离出病原菌27株,治疗后分离出病原菌4株,细菌清除率为85.2%(23/27);对照组50例中,治疗前分离出病原菌25株,治疗后分离出病原菌4株,细菌清除率为84%(21/25)。两组间细菌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3天内发热症状的消失率 治疗组为50%高于对照组3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50例中有4例(8%)不良事件发生,其中皮疹1例,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腹部不适、食欲不振)2例,头痛、头晕1例,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和中度,在继续用药或停药后缓解和改善;对照组50例中有4例(8%)发生不良事件,其中皮疹(且伴失眠)1例,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2例,肝功能异常1例,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和中度,在继续用药或停药后缓解和改善。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左氧氟沙星是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广泛覆盖各种典型或不典型病原体。与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不仅抗肺炎链球菌覆盖率提高,对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效,对肠杆菌科、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敏感[3],尤其是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效果明显[4]。药动学上的特点,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和体液中药物高分布,尤其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和肺上皮黏液中浓度高,能有效地杀灭呼吸系统中的常见致病菌。因此,目前多个国际学术组织都推荐使用新氟喹诺酮类(FQ)作为CAP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的经验治疗。其血浆半衰期长,抗生素后效应明显,支持一次性给药。左痒氟沙星属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增加用药剂量,可以提高感染关键部位的药物浓度,提高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使杀菌作用更快、更彻底[5],从而缩短治疗天数。本研究也已经证实,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68%(34/50)和66%(33/50),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43/50)和84%(42/50),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为85.2%(23/27)和84%(21/2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 d内发热症状的消失率治疗组为50%高于对照组3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短疗程使用,可减少细菌暴露于抗生素的时间,迅速降低细菌量使敏感性降低亚群的细菌降至最低点,可以延缓耐药性产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4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