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8945
培训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技术的方法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康福红 李红
第1页

    参见附件(2173KB,2页)。

     【摘要】 目的 对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急救技能,确保其亲人在发生心脏骤停时,他们作为“第一目击者”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进行急救,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住院的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360人进行调查并分批培训。结果 培训前360名家属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3.19%上升到9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结论 3年来我科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培训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出院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心肺复苏;培训;复苏成功率

    心肺复苏(CPR)是一简单的救命技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患者存活出院率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为心搏呼吸骤停至CPR启动时间,时间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有研究证实: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如果在4 min内进行有效现场心肺复苏,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 min,成功率仅为4%,而我国开展公众急救知识培训起步较晚,公民急救意识不强,大多数民众对其并不重视或把心肺复苏技术看得过于神秘和难以完成,过多依赖医务人员的救护,而患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75%以上发生于院外或家中,往往发生在医务人员视线之外,当我们出诊至现场,经常发现患者家属只是在焦急的被动等待或慌作一团,而不采取或不敢采取任何主动的抢救措施,由于急救知识缺乏,甚至不敢将患者摆放合理的体位,所以使绝大部分的患者错失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在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家属中普及CPR知识与技能,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为此,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组织急诊医务人员对在我院住院的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进行了CPR知识与技能的调查和分批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心病、肺栓塞、肥胖、糖尿病及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史、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心搏骤停幸存患者等)的家属,共计36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自2008年1月开始每两个月一次对其进行分批正规培训。他们一般情况如下:男210人,女150人;年龄17~52岁,平均28.5岁,其中17~20岁98人、21~30岁162人、31~52岁100人;文化程度:本科30人,大专130人,中专或高中110人,初中9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用自行设计的“CPR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A卷与B卷,A卷与B卷1、2、3部分相同,第4部分有少量不同。调查内容包括四部分:①个人一般情况。②CPR技能的自我评定,题型为单选题。③CPR知识测评,共35题,题型为单选题和是非题,答对1题计1分,总分35分,及格分设定为21分。④CPR的学习现状和需求,题型为多选。调查表设计后请院内多位专家进行内容有效度的评定,指标确切可靠。

    1.2.2 培训前调查工作 培训前,由急诊护士到住院病房进行调查,向符合条件的患者家属简要介绍调查目的并发放调查表,然后当场收回,共计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100%。

    1.2.3 培训内容 参考王银燕主编的《急救护理学》和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内容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判断、呼救的技巧、开放气道的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及复苏有效的指征等六方面内容。在培训中,我们融入了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的新理念:①早期识别早呼救,当发现一个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目击者不应去试着检查脉搏,也不需要用看、听、感觉的方法来判定呼吸而应立即呼救(Call)。②CPR中“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步骤,强调立即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按压深度5 cm,频率100次/min),主张多按压少通气。力求CPR流程简洁实用。

    1.2.4 培训方法及流程 ①由具有10多年急救经验和丰富急救知识的5名医护人员组成培训队伍,每两个月培训一次,每次培训家属20人左右。②每次先观看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光碟40 min。③由急诊医生或护士用心肺复苏教学模拟人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④指导家属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训练,直到每人掌握为止,时间为4~6 h。⑤考核 运用模拟人考核,以能正确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及呼救、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及判断有效复苏为考核标准,考核不合格者由医护人员重新培训达标。考核完毕发放调查表B,共发放360份,回收360份,有效率100%。

    1.2.5 统计学方法 将参与培训的360名家属的A、B答卷进行评分,所得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行初步统计,应用NOSA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危心搏骤停患者家属CPR理论知识得分比较(表1)A卷得分3~29分,及格率为13.19%,B卷得分17~35分,及格率为94.51%,如表1示,采用2种方法将患者家属分组比较:①培训前,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家属CPR理论知识得分行组内比较,进行F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培训后,行F检验,不同学历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得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3组之间行两两比较,行t检验,21~30岁组与另两组比较,P<0.05,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培训前与培训后比较: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组患者家属CPR理论知识得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高危心搏骤停患者家属CPR技能评定情况

    360名患者家属CPR技能一次合格率为87%,经过再次培训合格率达100%,CPR技能问卷自评情况分为4个层次,即掌握会操作、熟悉基本会操作、了解不会操作、不知道。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培训前由高到低4个层次例数依次为:0、75例(20.83%)、150例(41.67%)、135例(37.50%),培训后依次为:277例(76.94%)、83例(23.06%)、0、0;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培训前由高到低4个层次例数依次为:0、79例(21.94%)、237例(65.83%)、44例(12.22%),培训后依次为:289例(80.28%)、71例(19.72%)、0、0;将培训前后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行χ2检验,χ2值为113.75和121.88,P值<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高危心脏骤停患者家属普遍缺乏CPR知识和技能,急需学习培训,调查显示:培训前CPR理论知识及格率仅为13.19%,平均正确率仅为44%;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方法技能自评:掌握会操作例数均为0、熟悉基本会操作例数分别为75例(20.83%)和79例(21.94%),说明患者家属普遍缺乏CPR知识和技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