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编号:12108938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容量增加;血管活性物质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不论何种原因,只要存在肾损害或肾功能下降,且持续时间≥3个月,都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的人群患病率为10%左右。CK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很高,成人高血压患者中,CKD的患病率居第2位,仅次于原发性高血压,约占全部高血压的5%~10%:而在儿童高血压患者中约占2/3,为第1位。如不积极治疗将血压控制,将引起严重心、脑并发症,并加速肾损害进展,促进慢性肾衰竭发生[1]。了解CKD合并高血压的机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发现,CKD患者合并高血压具有多种机制,本文就CKD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1 容量增加

    肾是排水和钠的主要器官,当肾实质受累时,水、钠排泄障碍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和细胞外液量扩张,心搏出量增多,产生高血压。心搏出量增加,流经各组织器官的血液增加,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全身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因而产生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早期是容量扩张和心搏出量增加的结果,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则是CKD 时血压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 其机制有:①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性持续增高, 外周血管壁敏感性增强, 使血管收缩,管腔狭窄。② 水钠储留,血管内皮肿胀, 炎症细胞浸润, 细胞外基质增多, 管腔狭窄, 致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慢性肾衰竭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达80%,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则几乎均有高血压解放军97医院肾内[2],其高血压机制主要是容量增加所导致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