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9061
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因素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刘海燕 罗辉 刘海英
第1页

    参见附件(3589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呼吸道感染以及麻醉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抽取了本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月间进行的临床手术麻醉的患者231例,并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临床监测以及回溯式综合调查分析。结果 在A组中使用经气体消毒剂消毒的A-1组与使用喉镜行普通消毒的A-2组患者的细菌感染例数与下呼吸道感染例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B组中使用抗生素的B-1组与麻醉前未使用抗生素的B-2组患者的细菌感染例数与下呼吸道感染例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C组中使用一次过滤器C-1组与使用复用式过滤器的C-2患者的细菌感染例数与呼吸道感染例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为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应采取将气管导管等麻醉用设备器械进行定期消毒清洁,使用一次性过滤器、喉镜使用气体消毒、在术前视患者情况适量予以抗生素等预防手段,进而达到控制和降低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要求。

    【关键词】 气管插管麻醉;呼吸道感染

    在当今的临床外科手术中,麻醉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之一,而行气管内插管术是临床全身麻醉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这一方式已经不仅仅被广泛应用于麻醉的实施,同时还对于ICU病房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循环的抢救复苏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1]。但是在进行临床麻醉操作时往往会由于常见一些问题例如未经上呼吸道防御功能筛选,气管插管后细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以及必需的侵入性操作等,这都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目前院内的感染已经成为了院内最为常见的问题需要加以严格管控[2]。呼吸道感染一般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则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在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时必须明确导致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3]。本文为探讨研究呼吸道感染以及麻醉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抽取了本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月间进行的临床手术麻醉的患者231例,并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临床监测以及回溯式综合调查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月间进行的临床手术麻醉的患者23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包括男139例,女92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9~62岁,平均年龄为(45.1±7.9)岁;患者的麻醉时间为1.9~3.6 h,平均麻醉时间为(2.9±0.5) h;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7~2.9 h,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 h;患者均采取了气管插管麻醉。

    1.2 感染判别标准及分组

    患者在行气管插管麻醉方法之前均进行了肺功能测定,结果显示无咳嗽和咯痰且肺部无啰音,影像则显示未发现肺部存在异常感染症状及X线感染征状,所有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数目也都小于10×109/L。感染患者均符合按照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指标筛检出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为:发热(>38.0度超过2 d),具备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下呼吸道感染则是指声门以下的气道感染,主要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通常也包括肺炎。

    所有231例患者被随机分层法分为A、B、C三组各77例患者,患者间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与严重程度、白细胞计数差异等临床一般性信息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临床组间可比性。

    1.3 仪器与方法

    麻醉机包括4台,分别为Drager2B 1台,DragerFabius Tiro 2台,木村FG-84 1台,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为英国Humid-Vent,一次性呼吸管道回路螺纹管则为德国造Luebeck。

    所有231例患者分为3组并在如下方面进行区别性麻醉方式具体如下:

    A组共计77例,组内分别被分为1组38例通过喉镜经气体消毒剂消毒,2组39例使用喉镜行普通消毒(即仅使用消毒液擦拭进行消毒);

    B组共计77例,组内分别被分为1组38例在麻醉开始前2 h给予了适量的抗生素,2组39例则在麻醉前未给予抗生素;

    C组共计77例,组内分别被分为1组38例使用一次性过滤器,2组39例则使用了复用式过滤器。

    1.4 取样方法

    喉镜采样送检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样品收集,过滤器取样送检则分别从患侧与麻醉机侧进行样品收集并置于心脑磷脂增菌肉汤之中进行送检。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气管内插管内麻醉相关常见因素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对比分析如表1。可见在A组中使用经气体消毒剂消毒的A-1组与使用喉镜行普通消毒的A-2组患者的细菌感染例数与下呼吸道感染例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B组中使用抗生素的B-1组与麻醉前未使用抗生素的B-2组患者的细菌感染例数与下呼吸道感染例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C组中使用一次过滤器C-1组与使用复用式过滤器的C-2患者的细菌感染例数与呼吸道感染例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依照诊断标准,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主要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院内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经存在的感染。对于不具备明确潜伏期的感染,一般而言规定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4]。

    外科手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往往都需要进行麻醉操作,但是在麻醉的过程中以及麻醉后都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国内文献报道称经过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报道发现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1.79%,其中呼吸道感染占居感染发生的首位高达40%以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不但会导致患者痛苦的额外增加,同时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费用支出,同时从病理上易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全及并发影响其他器官功能,呼吸道感染严重患者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对于气管内插管麻醉方式而言,手术时间越长则意味着麻醉通气时间越长,从而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这是由于机械通气时间与对气管纤毛造成的损伤程度呈正比,防御屏障的损坏则意味着防御感染作用的减弱,导致病原菌直接通过支气管导管内途径直接输送到下呼吸道而增加了感染机会增大[5]。

    本文通过对本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进行了临床手术麻醉的患者231例,并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分组临床监测以及回溯式综合调查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8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