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于手术室行颈静脉置管静脉治疗的优越性(2)
第1页 |
参见附件(3451KB,3页)。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并发症方面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穿刺点感染静脉炎静脉硬化液体渗漏总计发生率
实验组30100013.33
对照组300234330100
2.3 实验组两组患者或家属对使用该静脉穿刺方法的主观评价。
在减轻患者痛苦方面,使用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使用前后两组之间而言;在医疗费用方面,使用前组间差异显著,使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两组患者或家属使用后对该静脉穿刺方法的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实验组(n=30)对照组(n=30)χ2
减轻患者痛苦29187.20﹟
护理方便29280.04﹡
费用高21250.69﹡
注:﹡P>0.05,﹟P<0.01
3 讨论
在急诊手术中,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静脉治疗,右颈内静脉留置管提供了保障。首先,采取措施通畅静脉通道是抢救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脑外伤后,应用静脉留置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进行临床的抢救和治疗以及减轻患者痛苦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因为繁多的用药以及降颅压药物的强刺激性,他们的其他器官的功能也受到了损害,比如,有时使用甘露醇多达4次/d,这就加大了对静脉血管的损伤程度。故而,在脑外伤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这一过程中,堵管、脱管、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和渗漏等现象时常发生,影响到顺利进行抢救工作。而相比较而言,中心静脉导管长,组织的相容性也比较好,所以如果能够通过右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和比率会更高,通过缝线对导管的固定,脱管、渗漏、堵管等现象也不容易发生;此外较大的右颈内静脉管腔能够将注入后的药物予以迅速的稀释,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保证顺利开展静脉治疗。
颈静脉置管治疗效果上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上有其特点:①治疗时间长。②需要长时间静脉滴注高渗液体进行脱水。③多合并其他器官损伤。开放静脉通道是开始药物治疗的第一步。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中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避免脱水过度,引起器官灌注压不足造成大脑缺血缺氧加重或多器官功能损害。另外中心静脉管腔大,血流快,血管弹性好,顺利置管后还可多次抽采血液检验,这两点是前臂外周静脉置管所不能的。在静脉滴注甘露醇等高渗性脱水药时,只有滴速较快时才能起到药效作用。但前臂外周静脉置管往往不能保证静脉通道畅通,故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在滴速、抽血、监测中心静脉压能方面,中心静脉置管较前臂外周静脉好。
右颈内静脉置管可有效保护患者外周静脉,减轻患者痛苦。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长的留置可以有助于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留置针留置时间很短,我们即使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也只有3 d,此外该方法的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大,据文献报道51~78岁的患者使用留置套管针,3 d内出现静脉炎高达88.46%[3]。在本研究中,穿刺点发红现象仅有1例出现,同时通过对局部予以加强换药后2 d,症状便消失了,经该导管继续进行的静脉治疗过程中,也没有发现异常的反应。而对照组中,并发症的发生比率竞高达100%。对两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P<0.01),可以发现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穿刺次数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竞高达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油果糖、甘露醇等强刺激性药物常被用作颈静脉置管后的脱水剂,这些药物通过导管注入血液后,能够快速容易的被稀释。浓度的迅速降低接触了药物可能对外周血管造成的损伤,让上肢血管网受到了保护,并解除了由于反复浅静脉穿刺对患者静脉的损伤以及所带来的痛苦。
颈静脉置管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医院对脑外伤患者常用的脱水剂为甘露醇,它的使用,容易在输注过程中引发患者穿刺部位局部疼痛、发红,偶尔出现液体渗漏。甘露醇的输注过程也会抬升血浆的渗透压,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脱水现象,进而局部聚集血小板,列腺素E2和E4被释放,增强了静脉壁的通透性能,最终发生白细胞浸润现象,改变炎症症状[4]。渗漏、硬化和静脉炎现象在实验组中没有发生。因并发症的减少对于患者的康复而言也是非常的有益的,故而颈静脉置管能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中心静脉置管注意事项,中心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中虽具有上述优越性,但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应注意:①因中心静脉穿刺可引起血气胸、损伤神经血管等风险,应由有执业证的医生来操作,穿刺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并签订穿刺同意书。②由于中心静脉压较低,可将空气吸进血管内,造成空气栓塞,因此静脉通道不能暴露于大气中。③如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白细胞升高,应考虑导管感染可能,拔除导管并作管尖细菌培养
颈静脉置管操作对于脑外伤患者抢救而言,简单、创伤小、留置时间长(一般7 d),并且颈静脉宫腔大,血流速度极快,提供了治疗上的保障,在抢救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杨莘.脑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
[2]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5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