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100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附14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太晓光 薛永全
第1页

    参见附件(3222KB,3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梗死

    

    作者单位:133700敦化市沙河沿镇卫生院(太晓光);敦化市医院(薛永全)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mdrome,TOBS),为脑梗死的一个较少见类型,因病灶涉及幕上、幕下多个重要结构,表现复杂,病情重。现将我们于2000~2010年收治的14例TOBS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45~73岁,平均60岁。有高血压史9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4例,心房纤颤史2例。

    1.2 影像学表现 14例中9例经MRI诊断,5例经CT诊断。幕上幕下至少各有一个病灶。中脑有梗死灶者11例。小脑上部有梗死灶者8例,其中,单侧小脑上部有梗死灶者5例,双侧小脑上部有梗死灶者3例。丘脑有梗死灶者11例,其中,单侧丘脑梗死灶7例,双侧丘脑梗死灶4例。枕叶梗死灶5例,其中,单侧枕叶梗死灶4例,双侧枕叶梗死灶1例。单侧颞叶底部内侧梗死灶1例。其中病灶最多的1例为右侧丘脑、左侧枕叶、左侧小脑半球上部、中脑同时出现病灶。2例丘脑、中脑、小脑梗死灶均位于同一侧。

    1.3 临床表现 14例中,谵妄1例,嗜睡3例,浅昏迷2例,深昏迷1例。幻觉1例。睡眠倒错6例。淡漠4例。双眼上下分离性斜视2例,单眼上视位4例,单眼下视位2例,核间性眼肌麻痹1例,单眼瞳孔散大4例,单眼瞳孔椭圆形2例,单眼上睑下垂2例,单眼上下视运动不能4例,内收运动不全1例,眼震10例,轻偏瘫1例,偏身感觉障碍5例,一侧上肢动作笨拙1例。Weber综合征3例,偏盲2例,皮质盲1例,视物变形1例。命名性失语2例,共济失调5例。1.4 治疗 抗血小板,神经营养,视具体情况给予抗凝,扩充血容量提高脑血流灌注压,改善脑血液循环,清除自由基,枕叶及小脑梗死灶范围较大者,给予甘露醇抑制脑水肿治疗。同时治疗基础病及并发症。

    2 结果

    显效5例,有效8例,死亡1例(合并有房颤、心衰、肺内感染)。

    3 讨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并从临床病理及病因等方面予以描述。系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交叉部,即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干字形结构,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该供血区域的血液循环障碍,使幕上幕下的脑组织同时受累,包括中脑、丘脑、小脑、枕叶和颞叶内侧的梗死。小脑上动脉起于基底动脉尖端,分布于小脑的上面、小脑髓质深部和齿状核等处,以及脑桥首端被盖部、脑桥中脚、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大脑后动脉在脚间池内行向外侧,环绕大脑脚向背侧面走行,越过海马旁回沟,沿海马沟向后,到胼胝体压部的后方,进入距状沟开始分为两条终末支: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脉。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分布于颞叶底部和枕叶内侧面,包括海马旁回及海马旁回沟、枕颞内侧面、舌回、扣带回峡、楔叶、楔前叶后1/3和顶上小叶后部。大脑后动脉中央支起自其环部和主干,支配丘脑的主要有丘脑穿动脉,供应丘脑内侧核与中线核的下半部分,和中央中核和脑后内侧核,丘脑膝[2]。TOB的病因可以是栓塞,血栓形成,血液动力的改变,解剖变异等。临床表现为神经眼动障碍,视觉障碍和意识行为异常的一组症候群。

    3.1 脑干、丘脑缺血症状

    3.1.1 神经眼征 系中脑上端缺血引起,中脑被盖内侧汇聚了眼球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下行纤维以及动眼神经核。不同部位受损,出现不同的复合眼征。常表现为:垂直注视麻痹,单眼或双眼下视位,系双侧中脑顶盖病灶致。核间性眼肌麻痹,内侧纵束受损。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系动眼神经核受损致。分离性斜视,系中脑导水管灰质区受损引起。瞳孔散大系EW核受累。瞳孔缩小,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本组7例中有4例具有神经眼征。3.1.2 意识行为障碍 中脑上端供血动脉为小脑上动脉的分支,大脑后动脉的中脑支。丘脑穿动脉发自基底动脉。以上动脉缺血致中脑网状结构及丘脑受损,引起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睡眠倒错、注意力不集中、淡漠,sogarra称之为“嗜睡、箴默征”[3],睡眠障碍和大脑脚幻觉,可昏迷。本组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行为障碍。

    3.1.3 运动及感觉障碍 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系丘脑或位于中脑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引起。TOBS一般不侵及锥体束,而累及大脑脚时可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程度轻,本组14例中仅有1例偏瘫,仅为轻瘫试验(+),与文献报道一致[4]。小脑缺血致共济失调,本组5例。

    3.2 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缺血症状 视觉障碍、偏盲、皮质盲,系一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损伤17区或视放射枕叶后部所致。本组偏盲2例,皮质盲1例,视物变形1例。大脑后动脉分布的颞枕交界区、37区、21区受累,出现命名性失语,本组2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2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