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体会
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小儿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需手术的患儿日趋增多,新的“手术风险”不断产生。良好的麻醉不但可消除患儿痛感、保持安静,利于手术顺利操作,还可降低术中应激反应,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是一个工作整体,在手术过程中要相互密切配合,以提高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使患儿早日康复。现将小儿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1.1 由于患儿对就医持有本能的害怕、恐惧,拒绝接受治疗操作。因此,进入手术间前,可让亲属在等候厅陪护协助安抚患儿情绪,必要时准备玩具,减轻患儿焦虑和哭闹,减少胃肠胀气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
1.2 一般情况下,术前禁食2岁以上为8 h、1~2岁为6 h、6个月左右为4 h;由于婴幼儿耐受饥饿的能力差,患儿择期手术宜安排在第一台为宜。
1.3 提前准备好麻醉后体位所需物品,长条形软垫一个置于患儿肩背部、约束带4条固定四肢腕踝部、固定好静脉穿刺部位。
1.4 手术铺巾前,室温宜相对调高(尤其是冬天),防止受凉;控制滴速;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等急救物品。
1.5 连续监测氧分压、呼吸、心率变化,>2岁则应监测无创血压,严密观察患儿辅助呼吸参与的强弱及呼吸节律,皮肤、指甲、口唇色泽,如患儿氧分压下降或呼吸抑制(口唇发绀),应立即托起下颌,面罩吸氧2~3 min,一般情况下症状可缓解;如患儿有痰鸣音,呼吸短促,口中有涎液流出时,应予吸痰,吸痰不超过10 s,动作轻柔,边吸边向上旋转。
2 全麻恢复期护理
2.1 苏醒前期,患儿意识尚未恢复,出现幻觉、呼吸不规则、躁动、哭闹,四肢不随意运动,往往容易发生窒息和意外。因此,应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年长儿尤应注意其神志变化;加强床旁看护和制动,防止坠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躁动也可由于尿储留、疼痛引起,应观察膀胱充盈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同时,患儿躁动时可能将被子踢开,应随时盖好,注意保暖。
2.2 及时处理并发症 ①呼吸不规则,多由于全射麻醉后分泌物积聚于咽喉及呼吸道、麻醉本身对呼吸抑制以及口腔手术后出血、舌根后坠等引起。应立即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口腔手术的患者取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仰卧位;呼吸有鼾声屏气等症状的患者,应立即托住下颌,双手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至听到呼吸音通畅为止,若效果不佳,可用舌钳拉出舌头或置通气导管。②喉头水肿,可由于插管时动作粗暴或管径较粗、插管时间过长引起。积极协助医生用药处理。③呕吐:常见原因为麻醉后反应。麻醉清醒或刚清醒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误吸造成窒息、肺不张或吸入性肺炎。
3 用药护理
3.1 小儿施行手术和麻醉多不能合作,常选择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药。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应准确测量体重,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氯胺酮作用快、维持时间短,麻醉诱导后应尽早开始手术,节省手术过程时间,减少氯胺酮用量。
3.2 氯胺酮用药后分泌物明显增加,当麻醉浅、手术刺激、缺氧等情况时,均可诱发喉痉挛。因此,术中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应予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备好气管插管及抢救药物。
3.3 采取深部肌内注射,促进药物吸收、减少麻药及组织刺激。由于小儿自制能力差,多不能很好配合肌内注射或静脉穿刺;肌内注射时应固定好针头,防止断针。
3.4 防止液体外渗,穿刺固定好在足背与手背的患儿,固定好穿刺部位,注意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回流为宜。穿刺部位在关节处的患儿,应使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可避免因患儿躁动穿刺针损坏血管而造成液体外渗。4 椎管阻滞麻醉的体位配合
小儿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采用基础麻醉加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可有效减轻内脏牵拉和神经刺激反应、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术后患儿苏醒快的麻醉效果。但临床上常见骶管阻滞不全或出现单侧阻滞现象,若单纯追加麻药用量将使药物中毒概率增加。因此,穿刺时协助麻醉医生让患儿取前倾侧卧位,暴露骶裂孔,此时应显露患儿面部,观察呼吸情况,防止患儿口鼻被被褥堵塞;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入麻药,并保持手术侧在下5 min,然后再摆放手术体位。同时,基础麻复合骶麻是在患儿无知觉下变动体位,容易导致缺氧,故术中应严密监护。
5 体会
由于小儿的个体原因,麻醉意外常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快,抢救不当或不及时将导致严重后果,所以要求医务人员应急能力强,医护配合好。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技术、质量管理,尤其是提高对麻醉实施、病情监护、意外情况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技术水平,落实麻醉安全所必需的具体护理措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百拇医药(王颖 曲静 李赫)
1 一般护理
1.1 由于患儿对就医持有本能的害怕、恐惧,拒绝接受治疗操作。因此,进入手术间前,可让亲属在等候厅陪护协助安抚患儿情绪,必要时准备玩具,减轻患儿焦虑和哭闹,减少胃肠胀气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
1.2 一般情况下,术前禁食2岁以上为8 h、1~2岁为6 h、6个月左右为4 h;由于婴幼儿耐受饥饿的能力差,患儿择期手术宜安排在第一台为宜。
1.3 提前准备好麻醉后体位所需物品,长条形软垫一个置于患儿肩背部、约束带4条固定四肢腕踝部、固定好静脉穿刺部位。
1.4 手术铺巾前,室温宜相对调高(尤其是冬天),防止受凉;控制滴速;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等急救物品。
1.5 连续监测氧分压、呼吸、心率变化,>2岁则应监测无创血压,严密观察患儿辅助呼吸参与的强弱及呼吸节律,皮肤、指甲、口唇色泽,如患儿氧分压下降或呼吸抑制(口唇发绀),应立即托起下颌,面罩吸氧2~3 min,一般情况下症状可缓解;如患儿有痰鸣音,呼吸短促,口中有涎液流出时,应予吸痰,吸痰不超过10 s,动作轻柔,边吸边向上旋转。
2 全麻恢复期护理
2.1 苏醒前期,患儿意识尚未恢复,出现幻觉、呼吸不规则、躁动、哭闹,四肢不随意运动,往往容易发生窒息和意外。因此,应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年长儿尤应注意其神志变化;加强床旁看护和制动,防止坠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躁动也可由于尿储留、疼痛引起,应观察膀胱充盈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同时,患儿躁动时可能将被子踢开,应随时盖好,注意保暖。
2.2 及时处理并发症 ①呼吸不规则,多由于全射麻醉后分泌物积聚于咽喉及呼吸道、麻醉本身对呼吸抑制以及口腔手术后出血、舌根后坠等引起。应立即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口腔手术的患者取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仰卧位;呼吸有鼾声屏气等症状的患者,应立即托住下颌,双手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至听到呼吸音通畅为止,若效果不佳,可用舌钳拉出舌头或置通气导管。②喉头水肿,可由于插管时动作粗暴或管径较粗、插管时间过长引起。积极协助医生用药处理。③呕吐:常见原因为麻醉后反应。麻醉清醒或刚清醒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误吸造成窒息、肺不张或吸入性肺炎。
3 用药护理
3.1 小儿施行手术和麻醉多不能合作,常选择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药。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应准确测量体重,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氯胺酮作用快、维持时间短,麻醉诱导后应尽早开始手术,节省手术过程时间,减少氯胺酮用量。
3.2 氯胺酮用药后分泌物明显增加,当麻醉浅、手术刺激、缺氧等情况时,均可诱发喉痉挛。因此,术中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应予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备好气管插管及抢救药物。
3.3 采取深部肌内注射,促进药物吸收、减少麻药及组织刺激。由于小儿自制能力差,多不能很好配合肌内注射或静脉穿刺;肌内注射时应固定好针头,防止断针。
3.4 防止液体外渗,穿刺固定好在足背与手背的患儿,固定好穿刺部位,注意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回流为宜。穿刺部位在关节处的患儿,应使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可避免因患儿躁动穿刺针损坏血管而造成液体外渗。4 椎管阻滞麻醉的体位配合
小儿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采用基础麻醉加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可有效减轻内脏牵拉和神经刺激反应、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术后患儿苏醒快的麻醉效果。但临床上常见骶管阻滞不全或出现单侧阻滞现象,若单纯追加麻药用量将使药物中毒概率增加。因此,穿刺时协助麻醉医生让患儿取前倾侧卧位,暴露骶裂孔,此时应显露患儿面部,观察呼吸情况,防止患儿口鼻被被褥堵塞;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入麻药,并保持手术侧在下5 min,然后再摆放手术体位。同时,基础麻复合骶麻是在患儿无知觉下变动体位,容易导致缺氧,故术中应严密监护。
5 体会
由于小儿的个体原因,麻醉意外常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快,抢救不当或不及时将导致严重后果,所以要求医务人员应急能力强,医护配合好。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技术、质量管理,尤其是提高对麻醉实施、病情监护、意外情况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技术水平,落实麻醉安全所必需的具体护理措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百拇医药(王颖 曲静 李赫)